“明公,何谓统一标准?”
“即一个稚子孩童从学术开蒙到科举入仕这一过程,各地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否相同?”
众人议论声起。
“这当然是不相同的。”
“孩童入学或自行在家苦读,开蒙的书籍、为其开蒙的教师并非一人一书,自会不会相同。”
听着议论声,陆远颔首。
“各位说的没错,我大明朝的教育或者历朝历代的教育体系,从来都没有一个规范的普及的标准,以开蒙为例,穷苦的孩子只能自己闭门读书,他没有老师,他对书籍内容的认知完全取决于书上的注疏,或者没有注疏的全靠自己理解。
而家境优渥些的可以请私塾或者入书院,由老师进行开蒙,但老师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术有高低、学有先后,得名士大儒开蒙的学生将来考功名、中进士就一定会比那种请普通老师要容易许多。
为什么同样取一本书,比如《论语》来开蒙,只是因为开蒙的老师不同,学生将来的成绩就大相径庭,甚至有的人二十岁中进士,有的人五十岁才中进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