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您到了南京之后,北京和南京都有了风言,风言我陆伯兴要造反了,要分裂国家,要搞内战,发动第二次靖难,说您就是我陆伯兴请来南京打算扶持的新帝。”
面对陆远如此大胆的说辞,朱定燿惊惧万分,遍体生寒。
这是要和自己图穷匕见了吗。
“曹操为什么不造反?霍光为什么不造反?”
陆远突然话锋一转,扔出了两个问题,将朱定燿问的愣住了。
“他们两人是相权和军权的结合,掌握着整个国家的行政权和军事权,谁都完全具备造反的能力为什么不愿意造反自己做皇帝,还有人说曹操是忠臣,做了一辈子的汉臣,这种千人千面的话陆某就不说了,说一些自己对这些事的看法也没意义,我只说,造反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本质上只是一个新兴的利益群体取缔旧的利益群体仅此而已。
曹丕做了皇帝,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做交易,赵匡胤造反了,用的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作为交易,我陆伯兴要造反,又该和天下士林做哪些交易才能换来他们的支持?
人终究不是神仙,不可能一个人就做成所有事,王爷啊,您看历朝历代,有哪一个朝代像咱们大明这样,搞两个中央政府的。”
朱定燿叹出一口气。
“没有。”
“南北两京的政治格局本身就是妥协的产物,当然这种话不会记在史书上,只说是为了方便朝廷在江南征税,那真是掩耳盗铃,无论是隋唐还是两宋,难道江南就收不上税了?
皇帝迁都北京又是为什么,为了民间所说的天子守国门吗,很遗憾,陆某人翻遍了我大明朝历代先帝的宝训、实录,没见过这句话。”
天子守国门这句话不是朱明哪一个皇帝说的,那他们做到了没有?
主观上不清楚,客观上确实。
为什么说主观上不清楚,因为如果朱明的皇帝都那么有骨气,就要恪守天子守国门,那么土木堡之变和庚戌虏乱的时候,就不会讨论迁都这件事了。
是经过多方充分论证之后,发现迁都不如防守来的更合适,这才没有迁都,这才死守北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