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试点?
那这些被划做试点的地方,将来的学生怎么出头?
参加科举铁定是没戏的,那不参加科举,怎么安置?
在这个时代,教育只有和公务员体系挂上钩才能存活,不然这种教育不存在任何存活的土壤。
天下的孩子自幼读书,大了参加科举博取功名,然后当官。
这是刻进大脑里、血液中的认知。
你让我送孩子去接受新教育,那你告诉我,学会了能不能当官?
说其他的都是放屁,就问你这一点。
如果伱说不能,那哪凉快去哪呆着,老子不学,也不会让孩子学,就那么简单!
因此改革教育的阻力不单单是守旧派和旧有利益阶级带来的,还有就是数量庞大的老百姓群体自身的底层阻力。
一家子含辛茹苦,都盼着能出一个寒门贵子从此摇身一变成为官宦门第,继而光宗耀祖。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低,但是存在的。
啪的一声你陆太傅扔出一个教育试点,搞所谓的教育改革,连这最后一点希望都没了,那能行吗?
作为一名入仕之后就一直在吏部工作长达二十多年的官员,罗珵非常清楚整个大明朝的政治体系构成和其中选材用材的逻辑,是而对陆远提出教育试点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太傅,管仲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就是树人,诚可谓终身之计啊。”
言外之意,不可操之过急。
陆远含笑点头:“罗部堂所言甚是,树人确实是终身之计,可能需要一百年也可能需要两百年,但是,最重要的不是一百年两百年,而是第一年。
今年做,一百年后能成功,一百年后再做,就是二百年后才能成功,我们一句终身之计就把问题扔给了后人,后人难道就不嫌麻烦了?代代如此,那到底啥时候是第一年啊。”
罗珵闻之语塞,片刻后才拱手。
“太傅所言发人深省,下官受教。”
“前些年闹倭乱,从嘉靖二十一年的海盗猖獗到嘉靖三十三年汪直伏法,前后十二年时间,朝廷花了多少钱,沿海死了多少百姓,如果说从嘉靖元年亦或者从郑和下西洋那一年开始,朝廷就能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从那一年开始鼓励民间的发展、设立海关有序的管理进出口、有章程有规矩的合理分配海贸带来的每一文钱,还会有今朝这十几年的海乱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