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补充道:“俺答汗善于用兵,山西大同千里边关,总会被他寻到间隙,破边入关。届时他会攻我们所必救,来回调动,再伺机伏击我们的步军。
大同边军主力一旦有损,太原等城难保,后果不堪设想。”
顾寰看了朱翊钧一眼,说道:“谁能想到,局势发展得如此迅速,如此出乎人意料。此前还跟我们诚心议和的俺答汗,转眼就冷眼相对,说翻脸就要翻脸。”
大家默然不做声。
徐渭开口辩解道:“西和东攻,此军略再英明不过。且这几年步步为营,先后克复了滦河、建州、海西等地。
今年初春,图们汗自作孽,察哈尔部主力损失殆尽,我军能一举荡平蒙古左翼。天赐良机,我们当然要把握。
抽调诸边精锐骑兵支援辽东,去年调了一批,今年初春又调了一批,为了是彻底打垮察哈尔部和图们汗,尽收蒙古左翼。
依臣看,还是明军积弊上百年,早就烂到根子上。殿下殚精竭力,又起用汝贞公、戚丰宁等能臣名将,革新除弊,勉强编练出三十多万精锐之师。
这三十多万兵马,要防守从甘肃到辽东这万里边关,杯水车薪。其中大明与漠南交恶多年,青海等产马地也落于虏手。
大明军马稀缺,只能东买一点,西买一点,勉强凑出两三万骑兵,却羸弱不堪大用。
好容易与俺答汗议和,太仆寺收得大量军马,编练骑兵。可惜才短短几年,又能编练出多少骑兵来?捉襟见肘啊!所以督理处才行此险招.”
朱翊钧摆摆手,打断徐渭的话,开口道:“军略是孤定的,责任也在孤。归根结底还是孤急于求成。一见到有机会,想毕其功于一役。
我军兵力不足,尤其是骑兵不盛是问题之一,但孤的犯险冒进也是大问题。孤一心只想着用阴谋诡计缠住俺答汗的手脚,让他在西线老实,却低估了他的手段、眼光和魄力。
孤会写份自我批评的令旨,明发给督理处、戎政府、六部五寺两院以及地方和九边诸边镇。孤要引以为戒,你们以后也要勇于上谏,规劝孤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