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嘉靖四十一年被派到东南,从宁波到上海,杨金水现在确实不再是一个人。他身后站着以兴瑞祥、德盛茂、联盛祥三大商号为首的东南海商集团。
他们此前都是中小海商,在统筹局的扶植下,逐渐发展成富甲一方的大海商,目前掌控着大明与日本、朝鲜、西洋和南洋的海上贸易。
与大明东、南、北三海水师关系密切,实力不容小视。
他们与杨金水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杨金水的目光冷森如寒冰,一般人早就被盯得心里发毛,潘应龙却脸色如常,淡淡地说道:“只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杨公,我们不能只看眼下,不看以后。”
“以后怎么样,你能看清楚?”杨金水淡淡地问道,语气里带着戏谑地口气。
潘应龙不客气地把早就盘算好的主意拿了出来:“杨公,学生听说皇后在为太子殿下选后妃。
殿下今年十四岁,再过一两年,确实到了成亲开府的时候了。”
潘应龙瞄了瞄杨金水的神情,发现他没有什么变化,于是继续说道:“学生还听说,顺天府、勋贵,以及赵大洲、张叔大两位先生,都举荐了人选,被皇后选入坤宁宫。
杨公身在东南,背靠苏杭,又深得殿下信任,为何不举荐一位呢?”
杨金水盯着潘应龙,问道:“潘先生是不是早就选好人选了?”
“回杨公的话,确实如此!”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潘应龙也不藏着掖着,“兴瑞祥三东家兼大掌柜宋应卿宋先生,原籍苏州吴县,有一女名叫宋琉璃,年芳十二岁,才貌双绝,端正娴雅。”
看到杨金水默然不语,潘应龙急了,连忙劝道:“杨公,而今是大争之世,不争就没有前途。杨公现在身系东南数千商户,绝不是孤军奋战,大家都憋着一口气,只要杨公一句话,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杨金水走回到座椅上,缓缓坐下,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喝了几口。
“咱家看过七位年纪合适的好女子,唯独宋先生的爱女,相貌最为出众,有才德兼备,可入东宫。”
杨金水的话让潘应龙一愣,随即两人很有默契地笑了。
扬州城运河码头上,王一鹗摆出全副仪仗,欢送满载而归的徐养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