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便去一旁和蔡文姬共同整理简卷,遂拿来一份礼单给曹操看:
“州府下辖各郡县的士族,还有天下其他州郡的一些世家大族,近来陆续有礼物送来给州牧。”
“念。”
文姬托着一个小册子,声音清婉:
“陈留浚仪县边氏,送玉雕瑞球一对儿,宝珠四颗,名剑一柄,粮三百斛,贺州牧执掌兖州,愿荐下辖宗支庶子,来我州府任职。
黄县刘氏,送粮五百斛,良马二十匹……
济北于氏送铁器百件,愿荐门下嫡子,在地方任职……”
文姬一边诵读,一边惊讶。感觉整个天下像一张大网,各地州郡,不远千里,来送礼者络绎不绝。
排着队的送礼,表达亲善,甚至有提出和亲的士族,也不在少数。
但送礼归送礼,这些礼物并不容易拿。
大多数士族都是有偿送礼。
送礼后,便要求曹操的回馈,举荐自家子弟入仕,是曹操和这些士族的合作方式。
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资源互换。
曹操收了礼,回馈给对方入仕的资格。双方相当于达成了结盟意图,形成一张初步合作,从州牧府到地方的大网。
有助于他掌管各地,但也有被士族联合架空的风险。
“貂蝉,文姬,我写些东西,你们也跟着看看。”
文姬诵读各地送来的礼单时,曹操就在埋首书写。
这时听到招唤,两女莲步轻移,来到他一左一右,只见他执笔写道:
“凡兴兵十万,出行千里,日费千金,不得劳作者,七十万家。”
意思是不考虑战略,战术,乃至其他客观因素,打仗的胜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后勤保障。
战争拼的除了兵卒的勇力,指挥者的决策,最主要的是拼消耗。
有钱,有人,有粮,才有发动战争的资本。
这也是为什么楚汉战争后,高祖认为功劳最大的是萧何。
貂蝉和蔡文姬,看见曹操的书写,知道他是在统计打仗消耗,军需。
这是一个统帅,必须熟悉掌握的事情。
不然打仗就是瞎打,不可能赢。
曹操在纸上继续写:一人为军,至少要七个家庭供应,才能支撑消耗,养出精兵。
那么兖州直辖精锐达十万,就需要七十万个家庭的农业劳动,全部用来养兵,参与到战争的后勤保障中,保持军队战力不衰。
貂蝉和文姬,都有些结舌。
此时,赵云身披白袍银甲,和一身暗色汉裙,体态绰约的卞媚,前后脚的进入书房。
曹操没抬头,摆了下手,让两人随意入座。
他在纸上继续写。
一支万人精锐,如果作战旬月,其消耗的具体数字,就会达到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值。
从粮备的角度,能看出很多其他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