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是王允表面屈服于董卓,代表士族,迈出了和董卓合作的第一步。
董卓对此相当满意,以为自己的手段奏效。于是代行皇权,任王允为太仆,取代了袁基的位置。
袁基旋即被斩于朝堂之上,以逼迫震慑太傅袁隗。
又授大儒蔡邕,为司空祭酒,礼遇有加。
而伍琼,何颙等人,愈发得董卓信任。
两人数次进言,劝董卓采用怀柔政策,对天下释放善意。
于是董卓发诏令,任袁绍为渤海太守,以示不计前嫌,宽容大量。
此前袁绍抽刀和董卓对峙,离开洛阳后逃到冀州,日子并不好过。
冀州牧韩馥,也是袁氏门下故吏。
他一边热情款待袁绍,一边又很忌惮袁绍的声望出身,怕他对自己形成威胁。
袁绍不仅寄人篱下,还被架空。
直到这次受封为渤海太守,情况也只稍有好转。
十月的洛阳,明争暗斗,激烈残酷。
同一时期,权柄日重的董卓,少了顾忌,开始秽乱宫禁。
宗室的公主,先帝的妃嫔,都成了他的目标。
史书载说有公主居住的宫殿,董卓夜入其中,登榻,而公主不敢反抗,亦不敢啼哭。
董卓还把先帝剩下的部分妃嫔,赐给自己麾下将领,带将领一起祸乱宫廷。
复数日,董卓给皇甫嵩也送去密信。
此时的皇甫嵩,已带兵来到北部边关,闪击犯边的乌桓。
正在乌桓初露败相时,董卓送来密信,要求皇甫嵩解下兵权。不然他就先杀太后,再治皇帝。
皇甫嵩未做回应,事情暂时告一段落。
时间转瞬,来到十月末的深秋。
陈留郡,太守府。
经过近一月的调整,熟悉,曹操已理顺了陈留各方势力,人马派系。
他麾下明有荀彧,打理谋划诸事。
暗地里则由贾诩,搭建谍报体系,探查各方。
还有一个叫戏志才的人,被荀彧拉过来,成为曹操的随身谋士,遇事问策那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