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贼军几次进攻兖州都被大王击溃,是因为兖州有黄河天险。”
“贼军没有能力制造战舰,渡河的船也是老旧的破船,也没有得力的船工,所以大王只要把守渡口就能守住。”
“我们要进攻贼军,同样也要渡过黄河,一旦渡河后勤补给就困难了,这可是兵家大忌!”
元延明听完甚为不屑,他说道:
“贼军的战力你我都知道,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只不过仗着人多势众,吓得广阳王元深不敢进军。”
“如今朝堂寄厚望于我们兖州,又岂能因为这点困难就言难事?”
说完这些,元延明又说道:
“平叛之事,舍我其谁?”
看到元延明这幅上头的样子,毕祖晖又是一阵苦劝,最后还是拗不过元延明,从兖州各地征调粮食十万斛,准备在二月份就出兵北上征讨葛荣。
其实十万斛看起来很多,实际上用在元延明一万大军根本就是很少。
北朝的一斛大概等于西晋的两到三斛,约等于东汉的斛,也就是一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
一名普通士兵,作战的时候大概一个月要吃一斛的粮食。
这么看来,一万人的军队,十万斛粮食是绰绰有余才对。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这十万斛粮食,是从兖州征调的粮食数量,并不是发到士兵手里的粮食数量。
且不说征收粮食时候的问题,将这些粮食跨过黄河运到前线,十斛的粮食在途中就能损耗掉七斛。
这是因为运输粮食需要动用民夫,而民夫运粮的时候也是要吃的。
另外用车运送粮食,还有车辆的损耗,再加上各种意外事件,加上渡过黄河的风险,能有三斛运输到黄河对面,都算是后勤系统的高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