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通分析后都觉得2月号《群像》的销量必然会因为刊登了大量优秀征文作品而与《文艺》拉开差距。
而眼见有功劳的事,他这个已经被边缘化的副总编自然是轮不上的,终日无所事事的他还不如陪凛子来镰仓看能剧。
两人本来是打算看完能剧,吃了饭,再买两本《文艺》回旅馆看。
现在听检票员这么一说,他们的兴致都起来了,从大塔宫一出来到马路边,立即挥手坐上出租车,前往位于小町路的一个门面不大的料理店。
据家住藤泽的编辑介绍,以前小林秀雄等文人经常光顾这小店,店里不仅提供料理,也供应最新的和杂志。
一进门,两人立即入座于铺席上,说了来意后,店长很快就端了一盘烤鸟串,两大杯啤酒,以及两本《文艺》过来。
“两位是来对地方咯,这期《文艺》太畅销,市区的书店基本都卖脱销啦,也就我们这种偏远小店还有存货呢。”店长笑着收了钱,忍不住感慨道,
“这期《文艺》出了好几篇很不错的,比起《群像》那些干巴巴的征文入围可有趣多了。”
“是啊是啊,《群像》还是那老一套的东西,说什么社会性征文,到头来入围的作品还不是那些成名作家写的嘛?”
“嘿嘿,你还真以为你投的稿子能被选上啊?这次征文的奖金比群像新人赏高了五倍!新人赏你都拿不到,还想入围征文?”
“切,既然一开始就没打算让我们入围,干什么说的这么诱人?而且那些入围作品也不见得真比我写的好。我看,《文艺》连载的这篇《秘密》就比它们都好!”
“我倒是更喜欢麻生老师写的《青梅竹马》,那种女性特有的细腻文字感.”
店长的话立即引起了一大堆食客的共鸣。
知道这家小店的人基本全是文艺中青年,他们喜欢像古时那些文豪一样在这里聚会聊天,讨论最新的文坛资讯和作品。
日本文学在世界的影响力不大,但其在国内有一大批受众,完全不输于动漫和影视市场,原因就在这儿。
随处可见的与文学相关的店铺在各地生根发芽,将文学土壤培育的十分茁壮。
村松友视和凛子先干了杯啤酒,然后要了酒精度更高的清酒。
今晚不用回去,凛子放宽了心,也跟着换上了清酒。
他们相视一笑,各自翻开了一本《文艺》,在人声鼎沸中渐渐沉浸于的世界中。
因为料理店老板和食客们的话,两人都没直接略过前面的连载去看《国境》,而是从第一篇《秘密》看起。
《秘密》的故事一点都不复杂,而且开头十分有冲击力,瞬间就吸引了村松友视的眼球。
故事里,男主人公山田平介40岁,是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一直过着按部就班的枯燥生活。
他的妻子直子是一个家庭主妇,任劳任怨,和他感情很好。
女儿藻奈美13岁,还在上学。
这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一家三口感情很好,家里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