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当文豪

第10章 毫无疑问,俳圣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我称它为物哀文学(2/5)

东大俳圣这一句亦有类似的诗韵,尤其是后半句“一升露水一升”,可谓刻画的精准至极,韵味十分贴合荻本身的意境。

只是这一首,就让高桥睦郎摇摆的心顿时定了下来。

他不禁感慨道:“真想知道这位俳圣的真实身份,近现代生活中居然还能写出如此有诗意的俳句.难以想象他竟然会是一名东大的学生。”

“俳句是竹内治送来的,我打听过,真实的出处是女生宿舍,那里寄宿着来自东大文学部的四个孩子,其中有两个是竹内治公开的记名弟子。”

市古贞次抿了口茶,神情淡然。

大学教授从优秀的学生里挑选出几人做记名弟子是很常见的事。

毕竟文学界和其他行业不同,他们非常重视师生传承,且各个文学派系林立,你上面没人,不可能在文学界混得开。

北川秀那样的销量怪物,百年都未必能出一个。

“你的意思是,俳句的作者是竹内治?”高桥睦郎看向他,这个可能性乍一想还真不小。

能写出如此有诗韵的作品,又不希望被人打扰,因四十年前的事被封杀的竹内治挺符合东大俳圣的情况。

竹内治的文学素养本来就极高,当初和市古贞次被誉为“文坛双杰”,是那时最接近“天下一品”的纯文学作家,能写出惊世骇俗的俳句,不是没可能。

市古贞次却摇了摇头:“不是他。以我对他的了解,如果真是他所写,绝对不会假借弟子之名发出。而且竹内治传来的一个讯息,也打破了这个可能。”

“什么讯息?”高桥睦郎刚把另外两首也看完了。

《心草》是一首足以比拟《雷神短歌》的诗作,而且不拘泥于情情爱爱,意境更为宏大,宽广。

《故乡》诗如其名,蕴含的思乡之意跃然纸上,尤其是最后那句“皆为刺之”,足以封神。

看到这儿,高桥睦郎心中大定,而且东大俳圣保持了一贯的风格,与他所说的新文学流派高度契合!

“他说东大俳圣会出面参加文学交流会。”市古贞次言简意赅,“不管俳圣是四个小姑娘里的哪个,既然有了这种意图,就说明她对名利有所向往,而这样的人.”

高桥睦郎了然。

可惜了。

毕竟是年轻人,一首《雷神短歌》可能还不足以让她有自信站出来迎接那么大的名声和利益。

但现在又出了三首佳作,想来是发现了他们力捧俳圣的意思,此时在文学交流会站出来,经由竹内治和他们的推崇,相当于一战封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