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大明对其有严格限制。”
“所以我不会征用这部分人,而是会选择流民。”
“滁州寿州的流民。”
“我或能帮朝廷养几百上千人。”
“不过我也有一个要求,就是这些人的户籍,不能改为灶户,最多是改成‘工’,而且具体招收多少,如何使用,都由我自己来定。”
“朝廷不能插手。”
“我所开办的盐企、煤企,不受盐引、煤引等限制。”
“不规定每年必须采多少煤,制多少盐,今后也完全是自产自营自销。”
“在最初几年,我开创的企业,会按照朝廷的规定,交上律令规定应交的税跟购买‘盐引’、‘煤引’的钱。”
“而在几年后,若是此法可行,才会逐步将利润,交到国库。”
朱标目光微动。
按夏之白这个说法,朝廷真正付出的,就只有矿山跟地,还有一些工匠,但同时却将一些流民灾民得到了安置,更关键的是,朝廷还能收上不少的钱。
只是这会打乱朝廷对食盐市场的规划。
流入市场的盐会变多。
更关键的是,若是夏之白入不敷出,朝廷借出的钱还能收回吗?
会不会造成更大的动荡。
但夏之白明确说了,他所创办的企业,只活跃在应天府。
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自己随时能抽看账簿,发现有什么不对,也能及时制止中断。
他有些意动。
但并没有急着表态。
朱标端起茶水,不动神色的看着夏之白,淡淡道:“你的想法我知道了,但兹事重大,不能这么草率决定。”
“我还要再考虑一下。”
“好。”夏之白点头,道:“不过我希望殿下尽早做出决定,同时尽快安排一些工匠,我需提前做一些准备,以备日后能尽快开动。”
朱标颔首:“我明日会安排工部的人,你有什么需求可以跟他们提。”
“多谢殿下。”夏之白拱手。
他此行目的已经达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