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乡有一些企业也是以轻工制造为主;早前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也都很早限制住发展,正逐步安排腾退出去,为城区扩张腾出更多的建设用地。
九五年秀山街道实现地方财政收入都不足两千万元,看着要比普通的乡镇好些,但也远不及云社光辉耀眼。
秀山街道引以为傲的还是院校教育板块,未来会合并组建东洲大学的工学院、师范学院、医学院都在秀山辖区,还有四所高职、中专类院校,造就秀山商业网点众多,商品零售业发达,但为地方贡献营业税也是有限,跟规模工业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这些院校的级别很高,街道都得当大爷供着,东山区委区政府也要矮这些院校一头,需要负责提供配套服务,却还没有半点管辖权。
东山区大部分街道的产业发展空间都非常有限,就算区经济开发区,能挤出来的工业用地规模非常有限,又紧挨着密集的居住区,就算交通便利,但招商引资存在很大的限制。
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不能引导进,风险大的化工企业不能引进,完全竞争不过比邻的市经济开发区。
东洲另一个核心城区,西港区在原船机厂所在区域,九三年也成立了经济开发区。西港区开发区除了紧临东洲现有的沿江港口群,工业配套设备完备外,工业用地宽裕,招商引资对污染、能耗的限制也低,沿江也方便引进化工企业,近年来发展要快过东山区一大截。
东山区想要真正的大踏步发展,要等到零三、零四年往后以新桥镇、龙灶镇为核心的新城区建设,之后又进一步将隶属于狮山县的宿城、云社以及溪口三镇合并进来。
到时候得益于地产的大踏步发展,东山区仅靠建设用地转让,就肥得流油,非税财政收入激增。
只是这个时间节点,对王行扬的个人仕途发展而言,实在太晚了。
受种种限制,想要大规模引进高新科技企业,促进产业发展,不要说东山区,整个东洲市相比一江之隔的锡江市,差距还是太大。
“陈书记,你为整顿咱东山区官场做出这么大的贡献,怎么缩在这里不吭不响,也不过来跟我们打声招呼啊?你现在可是威风了啊,都知道摆架子了,是不是以后我们都高攀不上你了?”
萧良与陈胜军、叶晓华正聊着天,包厢门突然被人从外面推开,一名大腹便便的中年干部,带着几人径闯进来,大咧咧朝陈胜军阴阳怪气的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