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找厂商采购固定规格的原材料。
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厂商,先根据实验室做出来的数据结果,小批量提供非标样品上机测试,后续还要根据中试不同阶段的结果,从工艺入手不断调整原材料的规格跟性能。
仪器设备厂商,甚至都要派驻足够水准的工程师进驻到合资厂,实时参与中试进程,不断根据现场的实际需求,对他们的仪器设备进行调整或改装。
绝大部分厂商一听这么复杂、麻烦的要求,就直摇头;这些厂商根本就拿不出配合这边的技术力量。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找到几家愿意配合的厂商,就快耗尽销售工程师及采购员最后一滴血了;而这些厂商随时都有可能因为难度太大、进程不顺,选择撤场。
合资协议刚签署时,钱少斌完全不敢想象这些事能混杂在一起干。
当然了,钱少斌刚签署合资协议时,他也没有想象到以工学院化工系现有的简陋条件,仅用一个月真就拿出可以放到中试线上进行初步验证的阀控蓄电池生产技术来。
他现在的想法跟蔡春一样,就是萧良在决定插手蓄电池厂合资项目之初,就已经从某个渠道拿到有一定成熟度的阀控蓄电池产品技术了!
是萧良在大学时打下的理论基础很强,当时就能够理解这些技术的价值。
有些事太不可思议,其他人的内心戏就会趋同,毕竟他们更不敢想象这些技术就藏在萧良的脑海深处,是从前世带过来的。
挂牌仪式过后的庆祝午宴比较简单,就在合资厂的职工食堂进行。
没有邀请市领导参加,郭晋阳、于春光等人作为船机厂领导,不得不出席了挂牌仪式,但午宴过后,他们就跟虽然没有吃好,但每人都有四盒“脑健灵”当伴手礼的媒体记者离开了。
下午,萧良就拉上钱少斌、蔡春、孙楚辞等人,陪同熊志远、许建强以及这段时间亲自盯在东洲负责PET合成项目的钱晋章,参观正当成中试线使用的车间,介绍目前的一些工作进展。
目前用工业级原料替代实验室级化学试剂,已经初步完成产品技术验证,可以说是技术上,已经能够生产出初步合格的阀控蓄电池产品了。
当然,这仅仅是初步的。
后面主要还是通过中试、小规模量产,进一步梳理生产流程,看能否在生产效率、成本控制上符合工厂生产的要求。
他们所能生产的只是初步合格的阀控蓄电池产品,规格、质量水平相比较国外同类产品还要差许多,倘若不能在生产效率与成本上具备更大的优势,就不要指望能有什么竞争力。
许建强也是第一次参观初步改造后的宿云山能源厂区。
从车间出来,大家走到厂区指定的吸烟点,许建强笑着跟萧良说道:
“郭晋阳、于春光他们连进厂房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看来就是到这一步了,对你在这里折腾的这些事,也不是很看好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