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45. 骆一航的小伙伴们(3/5)

如今工厂没有了,他们也就随着家人一起回了帝都,远隔千里,见的也少了。

但是他们的遗产,骆一航几个人被带偏的口音,还一直陪伴在朋友们的身上。

就因为小时候关系好,骆一航这群人口音都乱了套。

骆一航强娃隋娃几个时不时蹦个帝都词,哈怂东子他们平时也“**滴”、“瓜娃”乱喊。

哈怂、东子都是外号。

哈怂就姓哈,小时候起外号的时候,小伙伴们都知道“哈怂”是骂人的话,所以他就叫哈怂。

东子是自己叫的,好像是帝都那边的亲戚给起的。

其他的小伙伴还有老蒋。

老蒋家里不是老三线,老蒋的出现是因为他父亲退伍转业分配到了厂里。

而隋娃,他爸是技校毕业后招工招到厂里的。

骆一航跟强娃俩人家里是本地村民。

这帮人来源不一,家境不一,共同点是都在厂里子弟学校上的学,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人生四大铁之一起同过窗最少都经历了六年。

哈怂和东子、牛牛、丁蕊还要加上六年小学和好几年幼儿园,人生大半都在一起度过。

说到牛牛,牛牛爸爸是厂里的技术员,70年代大学生,正经算高知家庭。

不过没用,现在就数牛牛晒的最黑。

对了,牛牛也是外号,小时候起外号的时候,就是随便起的,具体为啥叫这个已经记不清了。网站公告: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如果您觉得本站还好,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请下载爱读免费小pp。下载地址:

只记得,当时牛牛还没有那个意思。

后来吧,自从“牛牛”这两个字多了那一层含义,骆一航这帮损友叫的就更欢了。

牛牛的视频是最后一个接通的。

他是真睡了,被电话愣给叫起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