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件事都让辽国不可战胜这个概念成为了泡影,而作为战乱之时登上皇位的皇帝,赵轩的声望也达到了顶点,此时民间和朝廷真的再也没人提起那位已经被废的太子,每一个人都在说起那日皇帝陛下亲临城头鼓舞士气的一幕,如此年轻英武的皇帝,实在是提高了他们生出了对于大魏未来的期待。
当然,跟赵轩相比,更出名的还是顾怀,作为亲手领导了京城保卫战的将领,如果说前些时日战况最惨烈时还有人骂他是屠夫,那么在真正击退辽人以后,这位白马将军就成了百姓口中的英雄,人们总是津津乐道地说起战场的一幕幕,还有那些新奇的武器和战术--甚至有人觉得只要有这位将军在,反攻辽国也不是什么不敢想的事情。
对于这种风声,有些人感到了不对,因为顾怀现在还握着兵权,如此风光无限万众归心可不是什么好事,这家伙这般年轻,万一起了些别的心思怎么办?
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朝廷并没有对这种风声加以遏制,反而推波助澜,隐隐有将顾怀捧为板上钉钉的下一任镇国大将军的趋势--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明眼人是看得清楚的,魏辽国战已经不可避免,京城保卫战只是个开头,以后的仗,还需要百姓士卒们有信心打才行。
弄个战神出来总好过把辽人那边当战神,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当然,除了这些,零零散散的还有许多善后的事情,比如稳定京城内的物价,比如开始和北境重新建立联系,比如征调来的士卒得遣返回各自的驻地,比如战死的士卒抚恤得发放下去,比如立功的将领和官员必须得封赏之类的实在太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