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166章:这才是唐诗该有的气质(2/5)

“那我也学吴武陵一样,念一念这首《阿房宫赋》。”

说着,陈凡念了起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是的。

又是一篇前世录入教科书的经典散文。

不需要陈凡怎么解释。

大家只是一听,便已明白,这篇阿房宫赋的魅力。

甚至。

因为此前接受了《岳阳楼记》与《滕王阁序》之余,众人的审美评价也变得更为有品味。

要是一般的散文,当真还入不得他们的法眼。

但这一篇《阿房宫赋》,那就例外了。

不说其他。

光是第一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你便明白这篇散文的不凡。

光这一句,一下子就将整个的阿房宫给介绍了出来。

该文章气势之雄浑,当真不是一般的文章所能相比的。

而再到后面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你更是感慨阿房宫的气势。

“果然是状元之才。”

“嗯,如此水平,如果拿当时苏轼科考之时的水平来说,当真比不上这位小杜。”

“是的,只有后面苏仙被贬黄州之后,才能与之匹敌。”

众人一时叹为观止。

另一边。

有一些此前没有听课的粉丝,却是无比激动的问道:“兄弟们,这位小杜是谁,我怎么不认识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