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圣孙!

第二百零七章 阿翁这个老糊涂蛋(求追订)(2/5)

唐代的《食疗本草》之中,明确说明了鲤鱼身上各个部位的食用价值,也没有任何鲤鱼不能捕捉和食用的记载。

另外,唐代的诗人对于吃鲤鱼也似乎情有独钟。

王维曾有诗云“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白居易也写过“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真要是吃鲤鱼犯法,他俩早进去了。

李象也在琢磨,是不是找点专业的人才,去开发一下鱼类的养殖业。

丰富大唐人民的餐桌,也是他这位皇太孙应该做的事情。

陈家庄的情况,李象大体上还是比较满意的。

除了契苾沙门所在的陈家庄,李象还去了几个村子,胡人们汉化得都不错。

学吧你就,大杂居小聚居这一块儿,李象用的还是升级p露s版。

回到酒楼的时候,李漱正在等着他。

“姑母。”李象和她打招呼。

李漱指着角落里堆放的几个箱子说道:“那里面就是白迭子,也就是你说的棉花,我已经让工匠们用弓弦弹好了,你拿去试试。”

“还试啥,现在都开春了。”李象撇撇嘴说道:“其实这东西有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塞到衣服或者被褥里,也可以像羊毛一样纺成线,织成各种衣服——当然,这还需要姑母让人去研究。”

“懒死你得了。”李漱哼了一声,又说道:“还有两个箱子是白迭子的种子,你看看,推广到哪里比较合适。”

“嗯,”李象稍稍想了一下,决定就近选择陈家庄算了。

反正契苾何力的弟弟在那里,离长安也近,先让陈家庄的人尝尝甜头,才能把这东西更好地推广下去。

可让李象没想到的是,他想要推广白迭子的想法,在陈家庄遇到了阻碍。

村民们不了解这是什么东西,根本不想种,无论怎么劝说,都是不太情愿。

李象甚至开出一亩地棉花按照两亩地粮食的价码来补偿,都不能打动这些吃了秤砣的村民。

当然,这也不能苛责,毕竟大家都是穷苦日子过来的,都怕少种一亩粮食的话,就少一些收成,万一遇到个天公不作美,棉花又不能当饭吃。

总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吧,这东西强行摊派下去,容易影响村民们的积极性。

就在李象犯愁的时候,契苾沙门主动请缨,说是既然村中的人都不想种,那他就和几个兄弟一起,把这些白迭子全都种了。

草原人对于种粮食也没啥特殊的感情,既然官府要种棉花那就种呗,只要赚钱能活下去,别说是种棉花,就算是种金豆子,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种下去。

对于李象的条件,他们也是毫无保留地相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