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留遗憾的一战(4/5)

这些天,关中的奏章也接连送来,关中各县再分各乡的事宜进行得还算顺利。

有内侍快步而来,道:“殿下,陛下下旨封高藏为高句丽王,封渊盖苏文为高句丽柱国。”

李承乾知道这个国书的意思,渊盖苏文在高句丽的所作所为都是不正义的。

就因为这种不正义的行为,很容易落人口舌。

现在的渊盖苏文心虚,并且父皇的旨意能够让他心存侥幸。

打心里,李承乾有点不喜欢舅舅的这种计策,这种摆出大唐默许的意思,来麻痹一时,到最后唐军兵至辽水,渊盖苏文也会醒悟过来。

当然了,也正如舅舅说过的,哪怕能够让前军减少压力,给高句丽添乱,那也是应该做的。

内侍又道:“殿下,赵国公还说要随陛下出征。”

“父皇是怎么拒绝舅舅的?”

内侍稍有困惑,随后又笑着释然了,若陛下答应赵国公随军出征,也不用自己来传话,而是陛下让他们传旨了。

“回殿下,陛下说太子还年轻,而许国公都已年迈,郑公也在长安养病,房相留守长安,命赵国公悉心辅佐殿下。”

李承乾颔首,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内侍稍稍一礼,便退到了殿外。

在太子殿下处置文书与奏章的时候,是不喜边上站着人的,若呼吸声大了些,殿下都会不悦。

因此从长安而来的内侍太监都很清楚规矩,站在门外绝不去打扰太子。

李承乾又拿起一卷纸,这是老师来信,信中老师命京兆府少尹许敬宗打开各县的粮仓,将粮食全部囤积于潼关的仓库,并且由潼关运入洛阳。

粮草要运输,水路是最便利的,当年杨广修建的大运河又要用起来。

李承乾看向另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是整个中原河道的部署,以及各个州府都在地图上。

忙完手中的这些事,李承乾让内侍太监将这些批阅好的文书与奏章全部交给朝中各部。

看那内侍要离开,李承乾又道:“慢着,徐孝德还在修建洛阳城吗?”

“回殿下,徐侍郎还在修建洛阳城的房屋,工部的人手不够,少府监的人也都要跟着陛下出征,徐侍郎亲自带着人在给六部官吏修建房屋呢。”

“让徐孝德建设一间大屋子,就在洛阳的崇文馆边上,招崇文馆三百学士,每天翻阅各地奏章与奏报。”

“喏。”

吩咐完这些,李承乾还思量着有没有疏漏的事,这个时候的舅舅确实不能随大军东征。

“让舅舅来一趟吧。”

“这就去吩咐赵国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