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三百零四章 学不了的个人魅力(4/5)

只等契苾何力与阿史那社尔回来,旧账新账一起算。

殿内,太子始终沉默不言。

其实李承乾是一直在消化着父皇的手腕,汲取着一个皇帝该有的经验与气魄。

见到郑公看向自己,李承乾回神,咳了咳嗓子道:“最快入秋时节,可以准备好粮草。”

李世民微微颔首,对这个儿子很放心。

长孙无忌递上奏章道:“张玄弼,欧阳询,褚亮请陛下泰山封禅。”

李世民重新坐下来,饮下一口茶水道:“边关初定,前隋将士的尸骨依旧在辽东还未归乡,往后这种奏章不用再给朕看了。”

“喏。”长孙无忌又拿出另一卷奏章道:“常州刺史李玄道上奏,他已年迈请致仕。”

说起李玄道当年也是秦王府的旧人,是当初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怅然若失道:“他也老了。”

长孙无忌道:“确实年事已高,已有六十五高龄。”

李世民又是点头,示意长孙无忌去办。

朝中官吏任免的事一直都是舅舅在安排。

等郑公与舅舅,还有英公都离开了,兄弟两人还坐在甘露殿内。

李世民忧心道:“边关内外,诸多事务繁重,承乾,青雀你们可看明白了?”

李承乾回道:“父皇雄才大略,定能安定北方。”

李泰回道:“儿臣愿为父皇左右。”

李世民轻笑着,看着两个儿子,目光最后落在了承乾身上,又道:“给玄奘的旨意送出去了,怎么到了如今吐蕃还没有任何动静?”

李承乾也困惑道:“儿臣也不清楚,是不是松赞干布一气之下将玄奘杀了?莫不是松赞干布要提着玄奘的人头来使?提头来见?”

如果这个儿子平时能够认真一些,就好了。

李承乾端坐在一旁,心说你问我,我问谁?

难不成写信去吐蕃,问问松赞干布当他接到旨意之后是何感想,让人家堂堂一个吐蕃赞普写一封几百字的观后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