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94章 《天工开物》(2/5)

宋应星亲眼目睹了官场和考场的黑暗,科场营私舞弊,垄断仕途。

至明末科举已成为权贵及富家子弟升官发财的阶梯,进阶之人多靠家世贿赂而得逞,科场作弊成为一般现象。

严酷的现实使宋应星认识到,以儒家经典为是非标准的科举制度的丑恶。

宋应星前半生的经历和感受,使自己由理学主义者变成了现实主义者。

因此不再应试,断绝了科举之念愤而转向实学,钻研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宋应星生前教导子孙,一不要科举,二不要做官。

这除了表明宋应星坚决抗清的思想至死不渝外,更看出宋应星与科举取仕决裂的心情。

不过让他有些惋惜的是,宋应星的科学成就在当时不被重视。

要不然的话,中华民族如今也不会面临被西方列强欺辱的局面。

“宋应星想到祖父和父亲在科举道路上消磨青春的辛酸遭遇,功名心不由得冷淡下来。”

“他回到家里,很感慨地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家食之问堂。”

“意思就是宁愿在家吃普通百姓的饭,也不追求做官吃俸禄。”

“此后,宋应星把主要精力用于游历考察。”

“通过实际见闻,将各地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及经验记录下来,为编写一部科技专著作准备。”

“崇祯八年,年近五十的宋应星由于生计等原因,到本省袁州府的分宜县任县学教谕。”

“教谕是县学教官,级别很低,月俸也很少,是当时士大夫口中所谓的冷官。”

“但当冷官也有个好处,就是事情少,闲暇时间多。”

“当教谕是宋应星人生中的一個重要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他能够专心致志地写作。”

“其主要著作都完成于此时,包括闻名后世的《天工开物》。”

“崇祯十六年,宋应星又出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

“此时的明朝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以及清军的进攻下,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可能覆亡。”

“一年后,也就是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

“大明崇祯帝自缢,明朝结束了长达276年的统治。”

“幸得明朝宗室重新建立南明政权,给了宋应星及其兄长新的希望。”

“然而,南明小朝廷派系争斗激烈,士兵战斗力薄弱且军心涣散。”

“随时可能向清廷投降,因此南明政权仅存18年便烟消云散了。”

“公元1646年,已知复国无望的宋应升服鸩毒以身殉国。”

“深受打击的宋应星归隐乡间过着清贫生活,哪怕晚年生活拮据,也不再入仕。”

“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80岁的宋应星与世长辞。”

“宋应星留下家训,告诫后人不要参与科举考试,也不要入仕为官,只需书香传世家即可。”

孙中山: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能得以面世,离不开明朝末年工农业生产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在明清封建王朝,并没有人能意识到《天工开物》的重要性。

直到西方列强用科学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所有的中华儿女才认识到宋应星的伟大。

而宋应星之所以能编写出《天工开物》这等旷世巨著,和明末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随着资本主义的悄然兴起,科学革命和技术也迅猛发展。

这是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大变动,在中华大地发生了广泛反响。

毫无疑问,这些新情况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使得明代科学具有与前代不同的特点。

明代的科学界以自己的方式参与了科学技术复兴运动,并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明代农业相当发达,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明代农业生产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