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第240章 注定失败的洋务运动(4/5)

中华自古以来,就有上千年这种漕运的历史。

漕运是指从江南鱼米之乡一带,走水路、走内河、走运河,向朝廷、向北方、京津唐一带,运送朝廷的官粮。

漕运这种模式到晚清时候就无力继续维持了,一方面由于运河堵塞、泥沙淤积。

另外一方面,因为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大量的海轮运入到神州大地。

外国的海轮运力强、速度快,那大清原始的这种木质沙船,是不占优势的。

也正是在这种局面下,为了解决这种关系国计民生的漕粮运输的困难。

他这才向朝廷提出,要购买外国大型的蒸汽动力的轮船,建立中国近代的商船队,发展民族航运业。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前所未有的变化并没有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的变革。”

“以往,清朝对外的管理,按照亲疏尊卑关系,分属于三个不同的部门,礼部、理藩院与鸿胪寺。”

“它们的主要功能,便是用于安排每年元旦各国使节来北京朝贺的班次与接待礼仪。”

“由礼部接待的国家显示的是朝廷的优礼,属于友邦。”

“从开放口岸广州而来的西洋各国,则归广州将军管辖。”

“随着沉重的国门在西方坚船利炮的不断轰击之下缓慢地开启,越来越多西方人的面孔开始出现在这个古老帝国的各个角落。”

“这场由汉族官僚们发动的学习西方的运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门之外的世界。”

“继1862年总理衙门设立同文馆以培养外交人才后,上海于1864年设立了广方言馆,其后湖北、xīn • jiāng、tái • wān、广州都设立了各种新式学校。”

“同时,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与天津武备学堂的设立,则成为中华最早培养军事人才的军事院校的前身。”

“1872年,经过十年的酝酿,清政府决定分四年、每年三十名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由中国第一位留学生、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容闳带领。”

“这些学生分别在政法、工科、矿学、化学等专业就读,其中詹天佑等人学成。”

“地方大员中,有船政大臣沈葆桢选派学生赴英、法学习的举动。”

“沈葆桢调任两江总督后,丁日昌等继任大臣继续了这项事业。”

“这批留法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很多人都成为了日后海军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同文馆、上海机器制造局翻译馆、江南制造局等机构开始大量翻译西方著作。”

“从此,西方政法、军事、工程、科学、历史等著作进入中国。”

“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识,比早期林则徐、魏源时代有了更直接的媒介,也有了更多近距离感知西方的机会。”

“1875年,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有着深厚的个人关系的郭嵩焘,成为了大清帝国第一任驻英国公使,清政府在处理与外国列强的关系方面貌似终于走上正轨。”

“但从19世纪起,西方各国已经逐步建立起的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法体系,对于刚刚经历了十几年变革之路的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们来说,却依然十分陌生。”

郭嵩焘郁闷的摇了摇头,一想到大家反对他的著作顿时头疼不已。

在1860到1880年代,大清能够走向世界的人很少,而他成为最幸运的一个。

他虽说是大清帝国第一任驻英国公使,但实际上他这个公使驻了好几个欧洲国家。

大清帝国派往欧洲的公使之所以这么少,倒不是说清政府没有钱。

而是因为没有事情,清政府和欧洲各国家交流极少,也就没有必要在每一个欧洲国家设立大使馆。

他作为最早一批出使的公使,清政府每天都要求他写日记,在欧洲见到什么遇到什么都要记下来。

他在日记里面描写了西方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教育制度,描写得那么仔细。

后来他任期结束回到大清帝国,这时候洋务运动都已经搞了二十几年了。

结果他把日记一出版,一下子遭到了普遍性的反对,满朝文武斥责他崇洋媚外。

他好心好意的出书,想着让国人多多了解西方的情况,却落得这么一个下场,让他一直郁闷不已。

“在洋务运动这段时间抑郁而终的清朝官员不只郭嵩焘一人,他们的亡故都多多少少与和西方不可避免的接触与碰撞有着必然的联系。”

“胡林翼,道光年进士,他因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功,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被称为中兴名臣。”

“从朝廷的角度说,胡林翼有能力、有功绩、有忠心。”

“即便是这样一个能臣,当他看到洋火轮在长江中逆流飞速前进时,心中仍然会产生对洋人莫可名状的恐惧,很快就在忧惧中病逝了。”

“而曾国藩却截然不同,他于1862年在安庆制造了一艘新式轮船,但试航的时候却遭到失败。”

“然而,这并没有让他气馁,他更加坚定地要求,解开制造舰船和枪炮的秘诀,以求打破洋人对先进火器技术的垄断。”

“然而,像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在当时却凤毛麟角。”

“在洋务重臣的内部,看待西方文明的态度尚且差异巨大。”

“而在更多官员心中,不愿学习、不想改变,更成为一种可怕的历史惯性。”

“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朝便处于自我体系的溃散中。”

“调整心态、推进自强的速度,似乎一直都赶不上在与外国文明对抗的失败中而引发的自我崩溃的速度。”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给整个大清国以重创,这使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的洋务运动的努力看起来如镜花水月,收效甚微。”

李世民:一个落后文明想要学习一个先进文明,肯定不会那么容易,遇到的阻力必然极大。

大部分清朝官员不愿意学习西方的东西,他身为大唐皇帝很清楚他们的心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