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捏着手中的水笔,缓缓开口道。
“注意看我,跟着我的指挥棒走,我将会给出一个一个小节的预排,预排结束后,直接进入正文!”
话音落下,乐团内众人立刻将自己手中的乐器拿起,进入预备状态。
大一那群人的视线中还有一些人放在乐谱之上,而乐团内其他人,则是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了陈秋手中的水笔上。
《LudwigvanBeethovenSymphonyNo7,op92inAMajor》
贝多芬A大调第七交响曲!
一首作于拿破仑时期的作品。
此时拿破仑战事已进入最后的高潮,大举侵犯俄国,旦夕之间溃不成军。
历史迅速地向前推进。当这部交响曲第一次上演时,拿破仑帝国已到达了分崩离析的最后阶段。
贝多芬本人于1813年12月8日在维也纳大学大厅指挥了这部作品的首次演出,这是为奥地利和巴伐利亚伤兵而举行的义演。这是一首非常壮丽而杰出的交响曲,它的基本主题,也可以叫做“英雄与人民”。
虽然名字之中有着英雄,但是很明显,这个地方写的英雄和其他人常用的英雄形象并不相通。
他并没有用任何的痛苦,斗争,反抗等音乐形象来描绘英雄的艰难。
正相反,他全程使用的都是温和,快乐,愉悦,欣喜等偏向于正向的情绪。
贝多芬非常清晰地认识到,欢乐是斗争所期待的胜利果实,因此他将胜利人群的凯旋作为自己描绘的重点。
让音乐的舞蹈贯穿整首作品。
让所有听众在听到这一首作品的时候,都能感觉到精神充沛以及充满活力。
这个,便是贝多芬描写这一首作品的目的。
虽然是无副标题的作品,但是人们通常喜欢把它称之为“舞蹈性的交响曲”,如瓦格纳所说是“舞蹈的颂赞”。
因此,舞蹈性,音乐性,还有颂赞,欢欣。
这些都是陈秋所需要带着乐团演奏出来的感觉。
面对如此情绪,陈秋仅仅只是深深吸了一口气,便将自己的双手同时用力抬起,做出一个巨大的圆弧。
而在圆弧到达顶点准备下落的瞬间,他将自己手中的力量散去。
音乐声,在陈秋手中有动作的瞬间响起。
一股突然出现的强音,伴随着如云雾一般连绵的尾音,在乐团之中呈现出来。
Fp!FortePiano!
强后突弱。
陈秋在醒来后第一次听到的便是这一首作品,海城广播交响乐团那边所演奏的,便也是这一首作品。
陈秋当时直接和李教授批评这一首作品的时候,他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强后突弱,重点在于这个突字,他们做的并不突然,太过于舒缓,以及强的首音并未给出强的感觉,听上去给人一个纯粹的p,弱】
而此时此刻,陈秋手中给了众人非常明显的手势。
他想要这个突字。
但是这个突字却不能太过于突然。
这一切的情绪表达,都在陈秋的手中。
指挥是艺术,就是学习怎么用简单的身体语言,将自己所想要的感觉,用超过语言的能力,传达给在座的所有人。
大一的新生还在那边试着跟团,乐团内其他人则是在陈秋手臂挥动的第一时间,便清晰地接收到了陈秋所传达出来的信息。
乐团的轰鸣声响起后,便如同流星的尾焰一般,逐渐消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