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个‘韩跃民’讲的。”
周阿姨把今天的《燕京日报》递了过去,同时指了指方红,“呶,这话是她弟弟说的。”
“她弟弟?”
大婶和眼镜妇女好奇地望向方红,又看着报纸,内容大体是某一天,方言到韩跃民摊上买文化衫,韩跃民认出了大作家,两人聊到华夏女排的最终成绩,方言说是“冠军”,韩跃民有点不自信,于是,方言仿佛世外高人,说出了这一句话,韩跃民激动得立马做成了横幅。
报道写得有鼻子有眼,两人怔怔道:
“你弟弟就是那个大作家,方言!?”
“就是他,我们南锣鼓巷出来的大作家。”
周阿姨作为从小看他长大的街坊,由衷地感觉到光荣和骄傲。
……………
这些天,不管是全国性,还是地方性的报纸,连篇累牍地报道宣传“女排精神”。
《燕京日报》等报纸报道的“如果奇迹有颜色”,看上去虽然只是锦上添花,但这朵花开得惊艳绝伦,立刻被《光明报》、《人|民报》、《华夏青年报》、《红旗》等报刊引用、点评。
在全国各地涌现出学习“女排精神”的同时,这句口号以超乎寻常的速度传播开来。
方言和韩跃民作为当事人,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方言!
毕竟,这位可是喊出“文化自信”、“华夏复兴”的杰出青年,文化人说话就是不一样!
这下子,包括《燕京日报》在内的燕京媒体,纷纷派出记者,都想给他做一个专访。
甚至,不惜堵在《十月》编辑部的门口。
一家接着一家,根本停不下来。
方言终于受不了,跑到后鼓楼苑的四合院里躲清净,桌上摆盘花生米以及一瓶二锅头。
“对不起啊,岩子,都怪我。”
韩跃民内疚地挠了挠头。
“韩哥,当时采访的时候,你怎么就给说漏了呢?”方言苦笑连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