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131章 震惊了沈丛文(2/4)

“曾其,你是想让你老师指导小方学习散文?”章兆和隐约猜地了出来。

“您是了解我的,我这人只懂写,不懂教。”汪曾其讪讪一笑。

“确实是难得一见的苗子,不过他是茅公的弟子。”

沈丛文看了他一眼,又望向手中的稿子,脸上带着一丝遗憾。

能这么写湘西乡土人情、这么写散文的,整个文学界年轻一代里,恐怕只此一个!

“老师,这您就有所不知了。”

汪曾其说方言是沈雁氷的关门弟子,但也是集文坛百家之所长,至少有三个一字之师。

在上的半个老师,是李尧堂。

诗歌上是艾清,戏剧上是万佳宝。

严格地讲,文学讲习所创办人以及第一任所长是丁玲,丁玲也算是方言的校长。

“你们这是?!”

沈丛文和章兆和不为震惊。

“老师,将来的文坛不仅仅需要接班人,也需要能带领华夏文学复兴的领军人。”

汪曾其隐晦地暗示,大意就是方言是很有可能统领全国文坛新军的那个大帅,方大帅!

“是啊,《潜伏》发表了之后,我们编辑部里就一直有人说,文坛需要100个‘方言’。”

章兆和作为《人民文学》的编辑,感叹了一句,“光年、冯木等同志也非常器重他。”

“前不久,他在戏剧上就闹出了不小的动静,您二位也应该听说过吧?”

汪曾其暗戳戳地说,现在方言唯一的弱项,恐怕就在散文上,偏偏又那么有天赋!

“改天啊。”

沈丛文沉吟了半晌,“等我把稿子改好了,让小方到家里来一趟吧。”

…………

方言万万没想到,汪曾其竟然会喊上他一起拜访沈丛文。

更想不到的是,汪曾其说不能空手去,必须带点礼物,结果两人出现在老东单菜市场。

“汪老,您说的礼物不会是这个吧?”

方言看着人流,哭笑不得。

“当然不是,菜和肉只是原材料。”

汪曾其的礼物是上门给沈丛文做菜。

“嘿嘿,那我今天算是沾到口福了。”

方言咧嘴笑道:“都说您是地道的美食家,是作家里最会吃的,是厨师里最会写的。”

“这话过了,我也就会做几样小菜而已。”

汪曾其挑挑拣拣,“比如这红萝卜,又叫秋萝卜,一年里只有这几天最好,早几天,萝卜没长好,水分少,发艮,不甜,过了几天,又长过了,糠,你说说怎么做合适?”

“要不咱来一个‘群英荟萃’!”

“群英荟萃?这是道什么菜?”

“就是把青萝卜、白萝卜、水萝卜、红萝卜拌在一起。”方言嘿然一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