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眼下我们这情势基本还能算得上危如累卵,之前我们被连番的好消息冲昏了头脑,我也好周恪己也好,不自觉都有些飘飘然。这一点反而应该感谢老国公这一封信,如同兜头一盆冷水把我们浇清醒过来。
既然婚期就这么推迟了,那么眼下最大的事情就是准备要去北川。周恪己下午自己偷偷出门去见杨云行。他和我商量意思是可否把杨云行一并带到北川,带在身边照料。
我见识过杨云行的能力,也知道他悲惨的身世,自然对此毫无异议,甚至我还挺期待周恪己把杨云行接到身边照料的。毕竟眼下杨家经历灭顶之灾,子孙后代只剩下他们两人,这种兄弟之情自然是更加刻骨铭心。
下午我想着这表兄弟俩这么久没说话,肯定有好多话要说,就没跟去,只嘱咐周恪己尽全力去劝说杨云行。不过待在屋内也实在无聊,眼下我手心两道血口子,可要养一段时间了。
又回不了宫,又没地方玩,又不能写字……
我从榻上翻坐起来:“不行,太无聊了。去烦我那老义父去吧!”
我最近对我那莫名其妙认上的老义父分外亲切,廖清河这人虽然看起来古板严肃,但是实际接触起来反而觉得还挺舒服的,大约是秉持爱屋及乌或者家和万事兴的原则,他对我倒比想象中宽容不少。
廖清河正在家里抄书,看到我跟个街溜子一样晃荡进去,烦得立刻要把我赶出去:“你们还有两个月就要去出发了,老夫要帮你们把这些书抄完,你找沛儿去领个十两银子上街玩。”
沛儿就是廖清河现在的书童,我们前两天在围场有过一面之缘。
眼下廖清河府上下人不多,沛儿除了伴读,还有负责帮他打理一些生活里的琐事。那孩子大约十七八岁上下,样貌端正,看着就很聪慧伶俐。不过到底还是个小孩子,有时候挺调皮的,跟廖清河有时候像是主仆有时候像是父子有时候像师生。眼下廖清河打发我们俩去玩,就跟大过年打发在灶台上捣蛋的孩子上街放炮似的。
该不说三朝太傅就是阔气呢,十两银子说得跟我小时候上外公那边十个铜板上街玩一样。
不过我这人天生有点猫嫌狗厌的脾气,知道廖清河没办法拿我怎么样之后,我对那些银子没什么兴趣,反而对讨老太傅嫌这件事情绪昂扬。今儿就是想拉着这个小老头上街逛逛新年的街市,他越不乐意我情绪越高。
最后又拖又拽,总算把他从那堆书里拔了出来,总算带到外面去还要听他在耳边絮絮叨叨:“糊涂啊,旁人抄书大多不用心的,那里要标注哪里要修正,我自己不过一遍,万一你们看了错的东西,岂不是学坏了?”
我眼下是他义女,心安理得拽着老人家:“哎呀,再忙碌也不在一会儿,眼下年关将至,太师府内半点过年的喜庆都没有怎么可以?我们去扫点年货又花不了多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