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众反响和口碑来看,大家对这部充满埃及异域风情的冒险影片还是很喜欢的。
当然,不少历史学家对这部影片展开了各种口诛笔伐,认为这部影片在考据上不够严谨。
但老实说,电影是娱乐作品,不是纪录片。
真要按照历史学家的拍法,环球影业的八千万美元投资,还有随后付出的宣发资金就要打水漂。
那有人可能会问,这《木乃伊》的故事同样也不是西方的,是古埃及文明的文化,为什么也能在北美大卖?
道理很简单,因为埃及靠近欧洲,是环地中海文明。
而且罗马的凯撒还征服过埃及,睡过埃及艳后,这使得古埃及文化在西方很有市场,比日式文化都有市场。
而且电影《木乃伊》虽然套着一层古埃及文明的壳子,但本质上讲述的还是西方那一套故事,所以不会被北美电影圈所排斥。
这点可以从《木乃伊3:龙帝之墓》得到验证,这部片票房最终不如预期有各种原因。
但在北美,票房不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讲述了一个北美观众完全不关心的东方皇帝的故事。
对不学无术的北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才不关心世界另一边的土地上,几千年前发生故事。
我们倒霉的《哥斯拉》本周继续扑街,来到自己的第三周只拿下万美元票房,索尼哥伦比亚影业血亏。
好在还有一部《绝世天劫》,否则都亏到姥姥家了。
第五名,《泰坦尼克号》,本周拿下万美元票房,继续自己在院线坚挺的表现。
看这样子,影片还能在院线待个六七周没有问题。只要有观众看,这部影片就不会下档。
院线现在都后悔了,当初为什么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签订了长线的票房分成合约,导致制片方能一直参与之后的票房分成。
要是和普通电影一样的合约,《泰坦尼克号》的长线票房就全都归院线所有了。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谁也不知道《泰坦尼克号》居然会是这样的怪兽,如此的持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