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娜·布恩刚想说旗下有很多不错的演员,小吉伯特这话一出,她立马收回去了。
“对了,”小吉伯特问希娜·布恩:“那个范·迪塞尔,还在你手下不?”
“在啊,我给他接了几部戏,目前算是一个二三线的小明星,还算有发展前途。”希娜·布恩说道。
“我有一个想法,是一个赛车题材的,投资不会很大,我觉得他很适合做男主角。”小吉伯特说道。
希娜·布恩眼前一亮:“你会亲自执导这个项目吗?”
“我没时间,不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项目,你去搞定范·迪塞尔,如果有可能,今年夏天工作室就启动这个项目。”
小吉伯特所说的就是《速度与激情》,同样的道理,一个电影系列能拍十一部,就证明这个电影系列足够赚钱。
赚钱的项目,小吉伯特不想错过。
而关于那个《赛博朋克2013》的桌游,小吉伯特心中有了一个大致的规划,他会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前世cdpr的故事写得就足够棒了,虽然是一个赛博朋克的故事,但让人有足够的沉浸感。
有人可能会说,赛博朋克的故事不太吸引人,仅有的几部电影成绩也不太好。
小吉伯特分析了一下原因,觉得虽然画面风格很吸引人,但添加了大量的日式文化,就成了一种舶来品。
最初的赛博朋克文化,其实是八十年代诞生的纯西方式的概念,后来岛国人很痴迷这种文化,就拿过来引用,形成了日式赛博朋克文化。
但但有日式元素其实不要紧,重要是如何制作才能够吸引人。
小吉伯特觉得,不需要像《银翼杀手》那样云里雾里,而是需要一个赛博阿甘式的故事,让这个题材能够落地。
cdpr的规划其实就很不错,正传里的v目的就很明确,做的事情只是为了两个目的,夜之城扬名,成为大人物,然后救自己的命。
没有什么伟大的目标,比如赛博觉醒,拯救夜之城人类,但就是这样一个讲述个人命运的故事反而显得足够动人。
不过要是让小吉伯特来动手,他会选择从《边缘行者》大卫的故事讲起,再回溯强尼·银手的故事,然后顺延到v,插上《往日之影》的故事。
这一套流程下来,起码能拍五六部电影。
当然,以上想法只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游戏粉丝的畅想而已。如果真要推进这个项目,必然要做很多的市场调查和准备。
贸然启动这个项目,没有充足的准备,就很有很大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这不是小吉伯特想要看到的。
以上那些事情都放一边,《黑客帝国》的宣发工作继续进行。
从四月开始,小吉伯特带着基努·里维斯和查理兹·塞隆,劳伦斯·菲什伯恩,雨果·维文一起,开始四处上脱口秀节目。
有趣的是,当主持人问到,《黑客帝国》故事的灵感和来源时,小吉伯特的回答道:“其实一开始整个故事的想法,是来自于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的书《拟像与仿真》。
描述了基于拟像的超现实体验,讲述来看社会和现实如何被符号所取代,最终都会被分解到虚拟世界当中。
我要求每个一个演员,在参演之前,都要通读这本书,最终完成了《黑客帝国》的拍摄。
劳伦斯本人说的一句台词,就来自这本书的第一章第一页。”
现场观众听着云山雾罩的,只觉得好高深,自己听不懂。但是为了不露怯,还是假装自己懂了,然后跟着鼓掌。
更有趣的是,节目录制结束后,《黑客帝国》还给让·鲍德里亚发出了邀请,请他参加《黑客帝国》的首映礼,而让·鲍德里亚也欣然答应。
也不知道让·鲍德里亚看到《黑客帝国》会是什么样的感受,估计不会太好,毕竟为了商业考量,《黑客帝国》对哲学的探讨只是点到为止,不会深入。
到时候估计让·鲍德里亚不会说什么好话,这方面就需要华纳和迪士尼那边努力了。
除了这些正常的宣发工作,也因为迈克尔·贝执导的《绝世天劫》和《黑客帝国》在同一天上映,所以两部影片在宣发阶段就开始了明争暗斗。
《绝世天劫》是迈克尔·奥维茨的国际艺术家管理公司负责打包服务的项目,和索尼哥伦比亚影业合作,梦工厂也参与了投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