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许多人所为的,无非就是追求个温饱,有个地方住,仅此而已。
若是这些也满足不了的话,那肯定会容易闹出不少的乱子来。
尤其是连人都饿的活不下去的时候,更是如此。
当然,土地问题变得严峻,除了人口增加之外,还会有其余诸多的原因,会造成人地矛盾不断增大。
比如说达官贵人,豪强地主,在通过各种手段,疯狂的进行土地兼并。
把众多的土地,都弄到他们名下。
令的许多百姓,都是没有土地。
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自然而然的会导致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的突出,更加的尖锐。
这个过程,将会被大大的缩短……
比如北宋,官府就不抑制土地兼并。
甚至于还鼓励达官贵人进行土地兼并。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富贵来换取武将手中的兵权,避免五代十国的乱世。
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后果,那就是天生不足的宋朝,土地兼并问题异常的严峻。
所以北宋才不过是一百多年的时间,就已经是丢掉了半壁江山。
仓皇南逃了。
后面的南宋,也一直过得憋屈屈……
当人口越来越多,而有限的土地却又大量集中在少数的人手里面,令的无数人都吃不饱饭。
很多人会被饿死,活不下去。
便会有人揭竿而起。
站起来反对朝廷。
当反对的人越来越多,纵然是朝廷,也终有一天要遭不住。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杀伐之后,会有很多的秩序都会被打破,推倒重来。
很多达官贵人也死在战乱里。
重新洗牌。
人在战争乱世里死掉的过多。
人地矛盾,又一次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缓和。
然后,历史便出现了一个新的轮回。
再一次按照以前的规律,运行。
统治者有能力的,建立的王朝,能够再经历一次这个大轮回。
若是统治者不靠谱,用不了太长时间,便会提前经历这样的一个轮回……
这个事儿的核心,没有那样多的弯弯绕。
说白了,其实就是土地不够用了,人太多,供养不了那么多人。
导致活不下去的人越来越多。
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
梅殷在这里,尽可能的通过自己的方式,把王朝的历史规律,给朱标这个大舅哥给讲明白。
这关系着藩王外封这件事情。
要不给他讲明白,自己想要推动大明对外走出这非常关键性的一步,可没那么容易。
不论是太子朱标,还是朱元璋,都不是那么好说服的人。
竟是如此?
竟是如此?!
关于王朝兴衰的原因,太子朱标听说过无数的原因。
比如常见的奸臣误国,外戚专权,后宫干政,皇帝失德等等。
各种事情,听起来都有道理。
也确确实实,是有这样的原因。
相似的事情,在此之前都发生过。
但是,朱标却从未听过,土地矛盾这么一个新奇的缘由。
关键是,在听了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话后,他并不觉得自己家二妹夫是危言耸听,在胡扯。
反而觉得自己二妹夫,说的非常的有道理。
王朝的兴衰,究其根本原因,还真的可以用土地这两个字来进行概括。
心中震动的同时,朱标也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这个事情,着实是有些过于惊人。
是他在此之前从未考虑过,也没有听人说过的。
但细细想了想,却发现土地的问题,好像才真的是最核心的。
外戚专权,后宫干政,权臣误国,奸臣当道,天灾人祸等等诸多方面。
也都是表面的原因,
其根本原因说起来,还是人多地少,土地兼并,很多人活不下去。
仅此而已!
当国内强盛,朝廷有为,土地兼并不严重,百姓们手中有余粮,日子过得不差时,就算是真的出现了一些灾难。
国家也一样有能力去抵御这些风险。
不会因为天灾,而引发特别大的人祸!
天灾发生在这样的时期,虽然会让人比较难受,但一样能够熬过去。
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土地兼并严重的时候,朝廷和众多百姓,都没有什么钱财之时。
那本来不算多严重的事儿,都会变成过不去的坎儿!
引发无数人间惨剧……
想着这些,朱标只觉得心神都在猛烈的震动。
只觉得自己家二妹夫所说的话,振聋发聩!
今日收获竟是远超自己此番前来的想象!
原本自己过来找二妹夫,只是想要询问一个,能够妥善处理藩王的办法。
可结果来到二妹夫这里,开口询问之后,却得到了一个远超自己所想的答案。
二妹夫给的更多。
不仅仅给自己说了藩王外封这样一个解决事情的办法。
在谈论的过程里,还说出了这样的一个解释。
让自己明白了王朝兴衰的根本原由!
收获当真巨大!
带着这样的震动,朱标不由自主的,就把这些事儿,给带入到了自己大明的身上去,
越想越觉得,心神震动的厉害。
甚至于都有些惊惧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标发觉,按照二妹夫所言,自己大明也根本跳不出这个圈!
哪怕自己大明,君主贤明有为,并且再后来,还通过种种办法,来尽可能的抑制土地兼并。
尽可能的去延长土地兼并的过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