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586 《中美边疆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征》(2/5)

而那一次,方明华恰好也跟着文工团去了前线,目睹了一切。

现在听到宋棠棠说这个,看着媳妇脸色有点难过,方明华赶忙安慰道:“放心吧,我一定会去的。”

第二天,方明华提着旅行包南下了火车。

和十年前去南疆一样,走坐着火车翻过秦岭越过巴山,到达成都平原,然后又是翻山越岭。

火车走了两天两夜才到达桂省的省会绿城。方明华出了跟着旅客出了车站,就看到有人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几个大字。

“欢迎秦省作协副主席方明华同志”

再一看举牌的男人,方明华笑了,竟然是戴着眼镜留着长发的廖润博。

廖润博在西北大学上了三年作家班,已经于去年夏天毕业,果然,按照他所说的,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桂省。

廖润博也看到方明华,快步走上来接过他手里的旅行包:“方老师,欢迎你。”

“我说润博,不是在开会通知上写着,前来开会的各地作家,你们作协是不接站的吗?要自己去宾馆,你这可是违反规定啊。”方明华问道。

“别人可以不接站,你来怎么能不接,如果叫余桦他们知道,非要骂死我。”

“行,那就辛苦你了。”

方明华跟着廖润博向停车场走去,廖润博告诉他,现在是桂省作协的专业作家,也将家搬到南宁,也买了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