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亿谋可以拍这个片子了。
这次电影创作座谈会是在西京唐城宾馆举行,参加规格很高,有中宣部、教育部有关领导,时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夏衍,省市有关文化宣传部门领导,以及著名影评人《中国电影时报》,名誉主编梅朵,以及西影厂厂长吴天民,以及《一个都不能少》主创人员一共二十多人。
会议就“电影和的改编关系”、“《一个都不能少》电影现实意义”等多个方面展开热烈的讨论。
作为及编剧方明华谈了创作心得,特别是去年陪同史铁声去秦北高原,看到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一些感悟。
作为导演的张亿谋也在会上讲述了自己在拍摄过程中一些事迹:演员们在片中都使用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大部分演员在片中的身份也与现实中的身份相一致,为了追求真实感,该片中黑板上的口号都是由拍摄地的乡村老师书写的。
著名影评人梅朵也给这部电影很高的评价,他指出该片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做法有些相似,采用非职业演员,实景和自然光拍摄,大量地使用中远景、冷静而克制的长镜头,保持空间和表演的客观和完整性。
显示导演较高的艺术把控力,现实主义风格,至纯至朴;除了艺术水平,影片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对社会现实的洞悉。
无疑,张亿谋是这次创作座谈会中最耀眼的人物,也是国内导演界冉冉升起的一颗行星。
张亿谋心里很高兴,也很感激。
他感激两个人:第一个是吴天民,是他将自己的借调到西影厂,为自己拍着这部片子创造一切条件。
第二个就是方明华,是他专门为自己写了这个剧本,几乎是量身定做。这份情他一直记得。
平时大家都忙很难见到,今天是个机会。
老秦人表示感谢的方式也很质朴,首先下馆子请客搓一顿,最好是不醉不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