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坐夜算是巫溪的特色,死人之后,因为要选一个良辰吉日,或者要告知亲友,就会选择在家里放几天,让邻居和亲朋好友都过来,守他几个晚上,然后再送他上山。
守的时候要人越多越好,越热闹越好,所以就会敲锣打鼓,唱山歌,巫溪流传着一种说法,人死饭门开,不请自然来。
也就是说,只要哪一家死了人,就会开流水席,不管认识不认识的,甚至是乞丐都可以去那儿吃饭,只要去凑热闹,就算是给亡者家属面子。
因为老人没有儿女,所有八十岁以下的,都带孝,六十到八十为白孝,相当于子女辈,三十到六十为黑孝,相当于孙子辈,三十岁以下的为红孝,曾孙以下。
在古代,百岁老人是很难见到的,久病而亡和年老而亡的,都称之为喜丧,对于前者,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是解脱,对于后者,死亡意味着活够了的圆满。
当然,喜丧也是丧,该哭还是得哭,尤其是那些上了年龄的老妇人,她们抹着眼泪回忆这个百岁老人的生前,讲述她们和这位老人之间发生的一些生活琐碎,当然,回忆的都是那些相对美好的瞬间。
山歌歌声一落,锣鼓声就会立即响起,不同调子的歌,需要配不同的锣鼓旋律,当然,吹唢呐的也没闲着,锣鼓敲什么样的旋律,唢呐就要吹什么样的调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