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中兴

第63章:三千万吨粮食!(4/5)

那这日子足够过的下去了。

大明朝最富庶的地方便是江浙,按照苏州府来计算,平均一户有四亩田,一年两熟亩产五百斤,一年便是四千斤的产量。

这六千斤中,春秋两课的交赋要取走其中的二十分之一,即三百斤,折成银子给朝廷。

大明朝从万历年开始施行一条鞭法,后来又开始摊派辽饷,这一部分辽饷落到老百姓的头上,大概每户每年二两银子。

苏州的百姓就要每年卖出去两石粮食来缴纳辽饷,又是三百斤。

再扣除杂丁税、丁徭赋,乱七八糟算在一起,就算每年五两银子,那么换成粮食八百斤左右。

全部加在一起每年便是一千四百斤粮食的税赋,剩下两千六百斤。

一户五到八口人,每人每年吃掉二百斤,又是一千多斤粮。

剩下的粮食老百姓拿去卖,卖来的钱财买衣服、买药、过日子、人情往来。

最后分文不剩甚至可能还会拮据些。

这么一算细账,也就一目了然了。

朱由检开口要三千万吨粮,不去考虑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的话,足够大明朝现在全国上下的老百姓不饿死!

而三千万吨粮对于东印度公司来说,有压力吗?

大明朝洪武年全国粮赋峰值达到四千二百万石,按照当时税比三十比一,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为十二亿六千万石!

也就是大概一亿吨。

而实际的产量绝对要比这个数字高三成甚至更多。

因为有隐户、有免税田、职俸田、皇庄、王产等一大堆特权王法。

如果不是这次小冰河的巨大灾害,依着中国现有的耕地面积,养活一亿两千万老百姓,压根就没有任何压力。

大明都没压力,印度有个屁压力。

东印度公司的横征暴敛有多么可怕?

仅1769年到1770年一年的时间,整个印度因饥荒而饿死的人数高达近两千万!仅孟加拉一邦,就饿死了一千万人!

大明眼下要是饿死那么多人,朱由检就可以直接上吊自尽了。

因为全国都得造反。

不容置疑,朱由检不想看到遍地反民。

亨克默默举起茶杯:“陛下,三千万吨粮食,我们东印度公司只怕是拿不出来,姑且能够挤出来,我们能获得什么?”

“朕可以用钱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