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诜离去,诸葛亮坐在了荀彧的身旁,“荀令公啊,您如此大费周折,又是为何呢?”
“哦?阁下是说编订律法的事情麽?那是我该做的,身为三令,出些力又如何呢?”
“哈哈哈,荀令公知道,我说的并不是这个,当然,荀令公所编订的土地法,的确是不错的,只是,我说的却是荀令公这些日子里的安排,大老远的将仲长统接到此处,还是让他担任祭府仆射,户府的王粲,只怕也不是因劳累而退仕的罢...”
“至于张飞,想来荀令公早就与他说过了这些事情,还有司马仲达,他自视甚高,哈哈哈,却不知,他的想法,都被荀令公所看穿...连我也是..当然,我没有责怪荀令公的意思,今日荀令公的安排,却是出乎我的意料,让我都有些不知所措了,当真是厉害,我很是佩服,我很尊敬荀令公。”
“只是,我不明白,荀令公为何要如此做呢?我一直觉得,荀令公是庙堂之忠臣,无人可比,我实在是想不出,为何要做出违背天子的事情呢?”
诸葛亮疑惑的问道。
荀彧摇了摇头,“你莫非就看不出均田会带来多少的弊端麽?”
“自然能看出,可是陛下决意要施行,为人臣,我就定会帮着陛下去施行,弊端,我会自己去完善的,再多的弊端,也定能改善过来...哪怕耗费我这一生,我也会将他完成,且不留祸患...”,诸葛亮眼里透露出一种强烈的自信,看向了荀彧。
“荀令公可知,你这些日子的安排,或许都是无用功,陛下可一言而否...甚至,庙堂审核的时候,天子就可以强势的将土地法跳出来,让我重新拟定...”
“我知道。”
“故而,我希望荀令公能够助我,我们一同完善均田之制,对国对民,都是有益的。”
荀彧再次摇着头,“我老了...”
“可是你还是做出了一个能够改善均田弊端的制度,可以看出,荀令公宝刀未老,才能还是庙堂一绝。”,诸葛亮认真的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