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业

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们的超级计算机世界第一(2/5)

秦锋点头:“没错,中距耦合是咱们的首创,既能有足够的控制力,又能拉出足够多的涡流来,属于折中的产品。”

“秦总,您果然什么都懂!”宋老的目光中满是崇拜。

美国佬曾经说过,最好的鸭翼在敌人的身上,那不过是因为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发动机,哪怕常规布局也能让飞机拥有优秀的性能,其他国家就没这个优势了。

在发动机不给力的情况下,只能从气动布局上找回来,于是,各国都开始搞鸭式布局,毕竟这种布局的机动性最强,鸭翼可以拉涡流,显著提升机翼的升力,鸭翼还可以当控制面,让飞机把机头抬起来。

不过,这两个要求是矛盾的。

如果要拉涡流,鸭翼距离机翼越近越好,看法国的阵风战机就是这样,两者几乎都有重叠,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鸭翼的涡流。

但是,这种布局的控制力很差,想要把机头撬起来,鸭翼的面积就得足够大。

台风战机走的是相反的道路,把鸭翼远离机翼,这样只要很小的面积,就让机头迅速抬起来,但是同时,这种布局拉出来的涡流几乎为零!

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

咱们呢?咱们折中一下,把鸭翼布置得不远不近,可以拉涡流,还能有足够的控制力,皆大欢喜。

“不过,还有另一种技术路线。”秦锋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说下去:“鸭翼布置到较远的位置,专门当控制面,至于涡流,我们可以在机翼的前面增加边条翼,各司其职。”

三代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涡升力,鸭翼可以拉涡流,边条翼也可以拉涡流,那些常规布局的战机,都是用边条翼来拉涡流的。

到了歼二十的时代,为了提升隐身性,就选择了远距耦合的方式,鸭翼当控制面,后面跟着边条翼拉涡流,可以说是气动布局的极致。

宋老苦笑:“是啊,这个方案更好,但是,这个方案需要做的基础研究更多,以我们现在的水平,还没办法做到这一点。”

“现在不行,以后肯定可以的。”秦锋笑着说道:“我可是答应了别兹留特科,咱们也在研制双发重型的鸭式布局战机的。等到歼十捣鼓出来,咱们就可以捣鼓这款了。毕竟,靠仿制是没有出路的,自研才有未来。”

不管是仿制雄猫的歼十一,还是以后引进了苏-27,全部都是外国人研制的,性能没有保密性可言,只有自己研发,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当杀手锏使用。

“没错,只要歼十的路走通了,以后咱们就能捣鼓双发重型战斗机!”林老点头:“仿制的再好用,也是仿制的,咱们不仅仅要仿制,还得自研,而且相比之下,自研还更重要!”

林老的目光也是很准确的,仿制只是为了解决空军的迫切需求,空军的未来还是要靠自研!

所以,北方所那种只想着引进的,是没有未来的,空军也不喜欢!

“对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进行下线仪式吧!”

“好!”

大红花被系到了机头上,林老站在机头前面的主席台上,发表了一番热情洋溢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时刻,经过我们多年努力,终于有了自研的第一款战斗机!”

以前不管捣鼓了多少,哪怕是性能强大的歼十一,也都是仿制的,只有歼十是自研,还是三代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