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烈文一听,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随即对着叶树宝说道,“先不管能不能成,小陈这个态度就很不错。”
叶树宝也提出口头表扬,“不错,年轻人就是要有这种学习劲头,争做标兵。”
张文良视线瞟向两人,强烈怀疑他们在指桑骂槐,可是他没有证据。
就在陈凡抱着那本《美术常识》,一边学一边在旧报纸上打线条,一点一点地攒着经验值的时候,杨书记和张队长也到了公社政府大院。
很普通的一个院子,两扇铁栅门敞开,只要在门卫那里登记,谁都可以进。
院子里是一个两百多平米的场坪,之所以布置这么大,是因为有时候生产队的人过来开会,会驾着骡车来,面积小了放不下。
场坪里边是一栋红色的砖瓦小楼,外墙与小楼之间的那段边墙便是自行车棚的位置。
另外在小楼的另一边,还停着两辆吉普车,那是公社的公车,一辆供书记和主任使用,另一辆则由其他部门共用。
车型不用说,自然是畅销了十多年的BJ212,自从1965年在北汽厂诞生之后,这款车便长盛不衰,从最初的少量生产,只能供应重要单位,到后来几次扩大产能,畅销全国,如今已成为国民神车,除非是买不起,或者用不到,否则几乎所有基层单位都在用这种车。
先将自行车停好,两人便直奔钱书记办公室。
这年头的领导干部还中规中矩,不像后来,连街道主任都恨不得配两个秘书。
钱书记的办公室就在二楼走廊尽头,门口没有办公桌,也没有人拦着,敲敲门,里面传来“请进”的声音,杨书记便推门而入。
看到是他们两个,钱书记当即站起来笑道,“你们怎么一起来了,这几天也没别的大事吧,跟挑堤有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