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虽然规定男子十七傅籍,也就是成年,但由于秦国年年征战,人口锐减,国家为了鼓励生育,一般男子十五岁就可以算是成人,可以婚配了。尤其是战事吃紧的时候,为了增兵,甚至年满十五岁的少年,也是要被征召上战场的。
所以,秦川十五岁定亲,成亲,其实是正常秦人婚姻状态,并不算异常。
伯牛见秦鱼惊的眼睛都睁大了一圈,还笑着解释道:“家主本就到了娶新妇的年纪了,如今得姚县令青眼,正好是喜上加喜的时机。”
这话,透露出来的内容可就太多了。
姚县令青眼?什么青眼?不会是姚县令看上秦川,姚家要嫁女儿到秦家了吧?
喜上加喜?若说秦川娶新妇是一喜,那么,另一喜是什么?
秦鱼仔细听伯牛述说这两天发生的事情,越听越有‘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味道。
从伯牛的述说里,秦鱼总结出了两喜的来龙去脉,准确来说,其实是三喜。
第一喜,是因为之前秦家献上麦粉的制作方法和大规模养殖鸭禽的方法,经过姚县令的大力举荐之后,秦家、也就是家主秦川,很可能会被王宫封赏。如今他再把制造奶烙的这个大功绩报上去,封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至于能不能封赏,以及后期封赏多少、由谁来封赏,其中操作空间可就大了。
第二喜,则是姚县令要升官了,他被提拔成了河东之地河东郡的郡守,等新的栎阳县县令到任之后,他很快就要交接赴任去了。
第三喜,就是现在的姚县令,板上钉钉的姚郡守,想要在升官之前嫁女儿,嫡长女,郑重其事货真价实带陪嫁媵妾的那种。他看中了秦川。
秦家嫁的是嫡长女,不是次女或者庶女,也就是说,姚家不只是嫁女儿,而是要跟秦家联姻,结两姓之好的那种。这样的话,除了嫡女和长女,几乎没有哪个女儿能胜任此等联合两家的重任,更何况姚家许的这个女儿是家中嫡长,两个尊贵的身份都占了。
若是秦家能答应,好处颇多,最近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跟第一喜挂钩,秦川若是成了姚县令的准女婿,封赏的事,姚家就会出大力气。
若是秦家不愿意与姚家联姻也可以,但他就只能秉公办事,咸阳城的贵人们怎么做决断就不是他能保证的了,或许最终也只能由他这个县令,亲自到秦家走一趟,把咸阳宫里的赏赐发放给秦家?
伯牛说,后面这段不与姚家联姻的后果,都是秦大母与后囿猜度的,但秦鱼去看秦母的脸色,秦母半点没有被隐晦威胁的不悦,她只笑笑,摩挲着秦鱼的小肩膀,随口道:“显贵之家自是有脾气的。”
伯牛则是道:“主母说的是。这几年,姚县令因我秦家屡获政绩,这才得以升迁郡守。现在,他以嫡女许之,固然有他的诸多考虑,但也未必没有酬谢的意思在里头。老主母的意思是,可以答应下来,现在我家不如姚家,等小主人长起来,”说道此处,他看看依偎在秦母怀里睁着大眼睛看他的秦鱼,自豪的笑了起来,继续道:“...等小主人长大了,封侯拜相不敢妄言,但门第上,必会匹配姚家好女的。”
秦国国策最重要的两条就是耕与战,平民想要获得爵位,只能上战场,若是想获得赏赐与优容,就只能是努力耕作,多生产粮食,这样,就可以抵消徭役了。
秦家有麦粉的新做法和吃法,有鸭禽新的大规模养殖减少瘟疫的方法,现在又有了奶烙,每一条,都是在为国人的饭桌加码,上面理应嘉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