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级大佬在虐文(快穿)

145 抠门小侯爷36(3/4)

“哈,你说聪明?”杨小世子笑得一脸讽刺,“小六在上书房读书时,可是以驽钝闻名。他的功课之糟糕,让所有教过他的夫子都皱眉。那些教过他的夫子都说,他一本论语一年都背不下来,惩罚的时候,都不知道怎么惩罚了,因为他每天犯的错太多……”

小侯爷看他一眼,“你这么生气,是因为你不这么认为吧。”

杨清泉一屁股坐下来,喝了一大口茶压下心中的怒火。

他从未觉得那些夫子对六皇子的评价是对的,但他眼界有限,不知怎么反驳,只能看着这孩子被人批得一文不值。

直到纨绔们从《算学》发现惊世骇俗的定国安邦之策,他模糊中感到“算学”能解决隐田问题,那近乎“道”了。

虽然自己算学不佳,他仍是对此十分上心,特意带六皇子过来参与编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让人知道算学既然能济世经邦,那擅长算学的六皇子就是天才。

小侯爷能理解他的愤怒,这年头的人都以为只有读会四书五经的才是人才,不像未来,数学天才可是熠熠发光的明星。

六皇子这是生错了时代。

其实听说六皇子之事时,他还以为六皇子是为了生存掩饰呢,但装蠢的方式很多,没必要为这事天天被惩罚。

所以这是个记忆力不好的天才?

小侯爷摸着下巴,有点好奇,按理说数学好的人,记忆力差不到哪,这孩子肯定哪里不对。

杨清泉一边喝茶,一边笑看六皇子像一滴水般融入那群努力工作的人中。

六皇子此时不像是皇子,而是一个对工作热忱的人,无比欢快地跟着众人整理文稿,杜明规还笑着摸他的头。

“小南,我一定要在作者栏中添上你的名字!天啊,再过几年,我就得反过来叫你师父了。”

白净的孩子笑得甜蜜蜜的,“不用写我的名字也没关系,我对出名没兴趣,我只对算学感兴趣……”

纨绔们纷纷说:“那怎么行?也有你的功劳!”

**

经历将近两个月的忙碌,新编的算学书总算成稿。

杨清泉第一时间将之摆到皇帝的御案上。

皇帝看后十分惊叹,

作为帝王,他对算学也是有所了解的,但其实高深不到哪,此书最大的特点是将算学化难为简,并让人明白怎么在实际中运用。

皇帝道:“此书可为‘道’矣。()”

“?()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非“道”,那么这在实践中能查出隐田,人口增减……已相当于此书能指导民生运转,形成一套理论体系。

皇帝此言一出,此书立刻登上大康朝最销书的名单。

不管那些豪强地主多么惊惶、恐惧,他们只能绝望地看着作者栏里那串长长的名单,无可奈何。

该去恨谁?该去杀谁?

来势汹汹的“道”如同滔滔江水,阻挡不了,更无法视而不见。

知道此书神奇的人,无论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都想买来收藏。

就连家中有余资的农夫,都想买上一本能告诉他们土地被大地主贪污了多少的书,更别提那些纨绔们的家人,自家孩子亲自参与编撰的书,当然得多买十几收藏。

好像几十本还不够,应该买上百本去送人,告诉之前嘲笑他们孩子的人,自家孩子是有出息的,连皇上都夸呢。

当然其中也有为孩子撑腰和站队的意思,皇帝立志改革变法,天下大势趋之,顺者昌逆者亡!

刘侍郎和夫人坐在书房里,慎重地将散发油墨清香的书放到桌面上。

书的第一页是由皇帝写的序。

刘侍郎揣摩许久,终于翻开第二页。

刘夫人则心急地寻找自己儿子的名字,刘俊诚三字瞬间跃入眼帘,她摩挲着那三个字,激动得眼里含泪。

“夫人,现在还怪诚儿将心思放在算学上么?”刘侍郎笑问。

刘夫人瞪他一眼,嘴硬道:“我什么时候怪过他?我一直支持他。”

刘侍郎没敢再惹夫人生气,心下盘算着,如何将此书用在户部账本上。

他虽是世家出身,却是干实事的,年轻时也外放过,一路荣升到户部侍郎,是默认的户部尚书候选人。

算学知识和地方实践联系起来,可以说,有了这本书,什么赋税,土地面积,人口,河堤材料换算等都不在话下。

那些孩子真是不得了啊!

天下学子这么多,有几人知道能从阴影中算出高山或塔楼的高度?

刘侍郎站起身,孩子们的事结束了,该大人出场了。

**

新书的名字为——《数学:从算国到算民》。

这名字取得大气磅礴,里面还有长长的著作者名单,让家有千顷良田、隐户无数的豪强地主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上面的人全暗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