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二:恁祖宗来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 靖康(4/5)

对于宋朝皇帝的懦弱,金人可是比谁都知道。

李纲在城头守城浴血奋战,私底下在皇宫之中,赵桓却是听从了投降派的意见,准备派使者前往金营商议割地求和。

结果这使者刚出了城门,就遇到了金军的使者。

属于是想到一块去了。

出使的使者本就不愿意去金军大营,这样一来便有足够理由回城了。

于是,他把人带回了城中。

金军使者表现得很好说话,大概意思就是说赵佶已经禅位了,我们和你没仇,出点钱我们就放过你。赵桓一听大喜,能花钱摆平的事儿,那还叫事儿?

于是,他便打算派枢密院使李棁出使金军大营。

前往金营议和的使者确定之后,大臣们都退了下去,只有李纲留下不走。

他问赵桓到底为什么不派自己出使金营,赵桓回答说:“卿性格刚直,前去议和不合适。”

李纲奏道:“金兵大军即将兵临城下,勤王之师又没有到来,暂时议和也可以。但议和的条款要恰当。否则,会招来大祸,宗社安危在此一举。李棁柔懦,恐怕有误国事。敌人是贪得无厌的,必然会提出非常苛刻的条款。只要朝廷举措适当,敌人就会见机退去。如果朝廷迫于金军的威势,答应他们的全部要求,金军就会轻视我们,那样后患无穷。”

赵桓不听,仍让李棁出使金营。

果然,李棁等到了金营,被金军一恐吓之后,便吓得什么都不敢说了,只是领回了金军提出的议和条款。

一、给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

二、尊称金帝为伯父。

三、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四、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

李邦彦等投降派极力劝赵桓接受这些条款,然而国库早已空虚,哪里有那么多金银?于是赵桓只好下令在京城尽力搜刮,搞得家家不安,人人惊恐,全城乱纷纷,朝野闹哄哄的。

然而群臣之中,只有李纲坚决反对这些条件。他愤怒地说道:“金军索要的金帛,竭尽天下之财,都无法满足,一个京城怎么会够呢?三镇,是国家的屏障,割给金军,还怎么立国?”

“至于人质,宰相可以去,亲王不能去!应该派能言善辩之士,前去同金军商谈条件,说明哪些可以答应,哪些不能答应。只要谈几天拖延时间,勤王大军就会到来。那时金军所提条款虽然不能实现,也不得不赶快退去。届时再同他缔结合约,他就不敢轻视我们,和平局面才可以长久!”

应该说,李纲才是最洞悉时势的,然而只有他一人明白却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李纲和李邦彦等人在皇帝面前反复激烈争辩,人脑子都快骂出狗脑子了,结果赵桓却仍旧默无一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