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永胜那买的一批官矿根本不够用。
一个水泥作坊搞了三台实验性的涡轮水车,一台自动搅拌机和一台碎石机,以及大量的零件,库存直接见底了。
前前后后至少损耗了三分之一,成品率也极低。
技术不成熟,纯靠手搓也是没办法。
这玩意儿想要技术迭代,目前也不太现实。
炼铁作坊还是没有办法能够稳定产出高质量的钢。
高炉已经成型了,控碳技术目前有了相对精准的处理方法。
分享是分享了,但有些东西不是教就能会,有手就行。
炼铁作坊之中仅有一个姓黄的铁匠能够概率性弄出来高强度的锻钢,像比较重要的零部件现在全靠这个黄师傅来弄。
火候的掌控,精准控碳等等还是只能靠经验判断。
而且这个黄师傅也不是每次都可以弄得出来,翻车的次数也不少。
现在大家都是在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同时也开始认字,看工物志,百物图等等这些书籍,寻找灵感。
总之,大方向是没错的,想要技术突破达到大面积推广就只能靠积累了。
当然,前提是得有足够的铁矿可以折腾。
朱家辉还没有回青州,跟着去的白虎袍也没有传回来任何消息。
这都已经快一个月了,陈泽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
有可能人是回不来的。
黑矿这事情本来风险就极高,半路上出现任何情况都有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