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第六百六十八章 担担岛的嬗变(3/4)

且不单陈文超有这种想法,不少赚到钱的人,全都看到了新码头那边的潜力。

县水产研究所的贝类培育基地已经竣工,就差一个竣工仪式,鹭岛水产科技学校分校,差不多在年底也会竣工。

预估,明年暑假就会正式投入使用,而李多鱼的水产加工罐头厂、冷库也全线动工。

但凡有点脑子的都很清楚,将来新码头那里,绝对是担担岛的经济中心。

今年下沙村和陈家村申请地皮的人,已经超过三十户,且数量还在不停增加。

除了陈文超外,赵家兄弟算是半腰和村尾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因为他们赚的都是辛苦钱,这两兄弟的婚姻大事总算解决了,赵二牛跟同村一位叫张小花的好上了。

至于赵大海,直接火箭螺旋飞升,还没结婚,就多了一个娃出来,最终还是没能跨过这个坎,跟那个陈寡妇好上了。

而在这个房地产还没形成规模的年代,渔民赚到钱后的第一件事,除了盖房外,那就是买船。

毕竟养海带的话,并不会占据渔民太多时间,闲暇的时候,大家还要出海捕鱼的。

于是海带收成后的这段时间里,长尾造船厂的订单直接爆炸了,一半以上都是海带养殖户订购的渔船。

其中李多鱼就订购了将近二十艘船,不过他订购的并不是渔船,而是一种海上养殖作业的专用船。

这种船并没有很强的防风抗浪能力,没法到外海去,但却有很强的运输能力,非常适合用来运输海带、生蚝。

至于浪奇村跟上岐村,这两个跟着一起养海带的村,这两个月也是闷声发大财。

唐文昌去年赔了不少钱,可今年拼了一下,直接全都赚回来了,整个村的经济瞬间好转。

可让他比较好奇的是,自打他拒绝青口码头那家加工厂后,浪奇村也没有答应跟他合作。

最终那个张东新也没有拿到海带,没法生产海带丝罐头。

就如他当初预想的一样,加工厂的生意却一落千丈,原本还有六条生产线,这位领导来了几个月后,就只剩下四条生产线。

半年不到的时间里,加工厂就从天掉落到地上。

厂里面早就已经怨声载道,原本厂里面的员工,每个月工资加上奖金的话,有将近八十块钱。

可现在生产线被砍了大半,很多人每个月到手只有三四十元,直接导致很多员工离职。

连带着青口码头那边的老陈小炒店生意也跟着变差了。

有非常多的老员工提了意见,可却偏偏不采纳,一心一意推行着他定制的新政策。

什么开发新产品?

结果,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味道不好不说,反而把加工厂的名声给败坏了。

在外人眼里,加工厂已经是岌岌可危,可偏偏这个新来的年轻领导却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很多人都搞不懂,他到底想干什么?

很多人都骂他傻叉!

反倒是很会哭,说什么李多鱼仗势欺人,联合附近的几个渔村,故意让他不好受。

事情闹到最后,县委和镇委都跑过来找过李多鱼,希望他帮帮这家水产加工厂。

可却被李多鱼当场直接拒绝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哪有那么多的傻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