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642 双赢的合作(2/4)

而在国内,钢铁行业与石油、矿业开采都属于被管控的行业,比汽车还要严格多了,汽车行业,还是容许外资持有49%的股份的,而钢铁行业,最多%,且外资方即使投资,也不可以获得管理权。这种情况下,陈志文也没办法直接投资钢铁行业,就只能曲线投资了,国有企业他是插不了手的,但民营钢铁行业,却可以。

而后世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正是苏洲市的沙钢,早在80年代中期,陈志文就想投资这家公司,倒不是说能有多少回报,实际上,这种纯粹的钢铁行业,属于被价格管控的基建层面,在内地,是赚不到什么大钱的,跟海尔这种民用商品企业对比,都差的很远,只是,利润也许不高,但产能规模却是实打实的,等待沙钢规模大了,每年都是几千亿人民币的产值,而这样的企业,采购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自己早期投资,能够锁定部分甚至大部分铁矿石采购,那绝对也是一举两得的关系了。

只不过,当初他陈志文去投资海尔,还可以说是被张希瑞砸冰箱那样的举动给吸引过去了,其他一些规模小的企业,不管未来成就多高,他如果亲自去的话,就很不正常,且这样的企业也有不少,真要是一个一个去了,那还不得忙死他啊。

于是,更简单的办法就是撒网捕鱼,在指定的位置或者行业,撒下一大把网,捞上来一百条鱼,只要自己想要的那条鱼在里面就行了,其他的99条,就当随便投资了,反正,按照内地的经济发展来看,这些99个企业,哪怕小部分能够活到后面,对自己来说,投资肯定是不亏的。

对于沙钢,就是这样的模式,锁定了苏洲市,要求和黄多投资本地的钢铁企业,然后和黄便调查了所有在苏洲市且有点规模的钢铁企业,待名单交上来后,陈志文发现了沙钢,便直接让和黄投资所有的清单上的企业,或者专门选几个再带上沙钢,如果沙钢不在清单上,那就让下面继续去找。

这样一来事情也就完成了,陈志文也不需要亲自出面,只需要下个命令说句话,后面再看看汇报上来的清单资料就行了,简洁明了,虽然多花了钱,可省了不少时间与精力,对陈志文来说,时间比金钱更重要。

以这样的模式,他可以轻松参与很多未来的巨头公司,比如未来的新希望集团、福耀玻璃、万科、TCL等等,都已经被他投资了,同样,未来的一些成立的公司,除非是阿里巴巴、藤迅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一般级别的,他也不会去参与早期的投资,通过这种方式就行了。

当然,历史改变太多了,藤迅与阿里还会不会出现,就不知道了。

“沙钢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大量的钢铁成品卖给了客户,但却没有得到回款,整个公司都陷入了困难,因为我们是大股东,他们也通知我们了,后来,我就安排和黄贸易这边从沙钢采购了一大笔钢铁材料,提前垫付了货款,才让它暂时摆脱了困难,不过因为这个原因,沙钢本身在解决自己问题后,又将资金给了它的供应商,从而解决了苏洲市附近不少企业的问题,这件事后续被苏省高层以及中央知道后,就派人来找我,希望我们能够增加采购量,又或者投资部分公司。”周家杨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