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巨头

639 美国汽车行业的噩梦再临(3/5)

而正在爆发的石油危机,更是给了底特律汽车行业一记当头棒。

自80年代初第二次石油危机结束之后,因为中东与美国的关系较好,他们一起配合美国,大规模增产石油,以试图削弱某个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强国,这个过程中,也顺带造福了美国本土的汽车行业。

油价在80年代中期到后期差不多六七年的时间里,一直维持在10美元出头一点一桶,这也让终端油价非常的便宜,加上全球经济的复苏,美国人,又恢复了喜欢大车的爱好。

这让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甚至是陈志文收购的AMC,都从中获益不少,大量的订单迫使着美国汽车巨头,再一次将所有资源放在了耗油大动力大的车型之上,同时,又因为美国政府与中东国家关系的好转,以及联邦石油储备的建立,让缺油,似乎成为了远久的过去。

然而,伊拉克的所作所为,引爆全球石油价格翻三倍之后,美国国内的大排量油车,立刻陷入滞销境地,毕竟,上次的两次石油危机,前前后后可是折腾了差不多十年时间,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连油都买不到,这谁还敢买油耗贼高的汽车啊?

汽车是重工业行业,美国几大巨头,虽然在前面几年稍微赚了点钱,可终归还是干不过小日本的,再加上头顶上还有一个拼命要钱的工会,这次危机一来,三大巨头立刻就歇菜了,倒不是说立刻会出现大问题,而是资本家不得不防,担心未来。

这其中,三巨头中最菜的还是克莱斯勒。

早在1988年,20世纪排名前百的顶级CEO李艾柯卡便已经退休了,市场上对于克莱斯勒本身也没之前那么看好了,石油危机一来,克莱斯勒的股价立刻跌倒了谷底,整个公司的日常运营,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在汽车卖不出去的时候,那么多的日常支出,可是基本上不会少的。

陈志文先来的,就是AMC的生产基地,怎么着也是自己的公司,来底特律了自然要过来看看。

“这段时间的各地订单很少吧?”陈志文问道,虽然现场的生产似乎很繁忙,可大概率是因为自己这个老板要来,所以特意安排的生产,这种情况,也不是后世内地独有的,全球各地都是一样,包括卫生也是一样,整个汽车车间可干净了、产品也整整齐齐,平日里工厂能做到这个水平,鬼才信呢?也就是大老板或者客户要来的时候,紧急整理5S的成果罢了。

霍金或许在国内会站起来敬酒,但在美国能做的事情可能会更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