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六百七十四章 如此宝地,当有德者居之(4/5)

李乐不止一次写信抱怨了,抱怨这个留都制度就是大明的天坑,谁特么来南衙做巡抚,都是在粪坑里打滚,而且很难干净上岸,关键是这个问题,李乐巡抚地方解决不了,只有朝廷下定决心去做,才有可能成功。

张居正每次也只能好言好语的劝说,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拆分南衙这种事,只有皇帝能干。

朱翊钧敲动桌面的手指,这才停下,开口说道:“黎牙实曾经跟朕讲过一个罗马皇帝加尔巴的故事,说在尼禄死后,加尔巴继位,加尔巴一继位,就处死了两名能征善战的将军,人们对这个决定产生了普遍质疑,而后罗马就流行了一句谚语:当一个皇帝一旦成为了被人憎恶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都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反感和恶意揣测。”

“一如宋高宗杀岳飞后,人们普遍对他不满了起来,以至于他不得禅让皇位给自己的义子。”

宋高宗赵构绝后了,他的继任宋孝宗是过继的儿子,宋高宗的禅让是不情不愿的,宋孝宗这个皇帝当得也十分的憋屈。

黎牙实其实想说的就是信任陷阱,一旦衙门陷入了信任危机,失去了公信力,真话、假话、好事、坏事,全都是谎言、欺骗和作恶。

徐州地面已经陷入了这种信任陷阱之中,徐州衙门做什么大家都懒得理会,反正你肯定做不成,还留下一屁股的烂摊子。

都是凑合着过日子,好点坏点,都能凑合下去。

“孬睢宁、坏邳县,又孬又坏铜山县,这可是百姓们说的,不是朕编排徐州。”朱翊钧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放出去了缇骑,缇骑告诉了皇帝,百姓的不满,不光是对知府衙门,对县衙也是如此。

三天两头儿换知府,换了知府,知县也会跟着变风向,搞得整个徐州地面在万历维新以来,压根就没有多少发展,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煤,还都出了徐州。

“陛下,有个最新的情况。”赵梦佑略显为难的说道:“缇骑们发现了一些事儿,徐州地面拐卖非常严重,人牙行泛滥成灾。”

赵梦佑也不愿意给徐州官员压力,更不愿意给陛下添堵,陛下自从出京以后,心情一直很不错,哪怕是在沂州发现了烟馆,但出了问题解决就是,王一鹗也不包庇姑息,甚至还变本加厉的整顿吏治。

陛下心情在走出台儿庄,进入徐州地界之后,就变的无比糟糕起来了,赵梦佑真的不想给陛下添堵。

可这徐州的脓疮实在是太多,赵梦佑不得不挑破。

“怎么个情况?”朱翊钧往后靠了靠,还有他不知道的问题,本来以为四大烂尾,已经是天下少有了,结果还有更加恶劣的事情在发生。

“徐州地面,尤其是丰县,几乎家家都有童养媳,而且很多都是四川、贵州地方,来的路径也是长江顺大江而下,走运河至徐州,这种情况,似乎在南衙也非常的普遍。”赵梦佑将一本写好的奏疏递给了陛下。

情况完全确认之后,赵梦佑才奏闻,至少目前缇骑走过的几个地方,全都是如此,家家户户,都有童养媳这种习惯。

“情况确实严重。”朱翊钧看完了奏疏,略显有些头疼的问道:“朕看来,这大同府都比徐州要好些。”

“陛下,大同府那是穷的,徐州完全是不作为导致的。”王崇古还是为大同府说了两句好话,大同府是关外,雁门关、居庸关之外,发展不够迅速,但还没有到人牙子堂而皇之满地跑的地步。

为了王化绥远,大同、宣府诸官,满辖区找人牙子做指标,毕竟抓得多,能升官。

至少大同婆娘正在静悄悄的退出历史舞台。

“下章给李乐,有什么想法,可以大胆的做了,出了事,朕给他兜着。”朱翊钧对这种糟糕的局面,做出了指示,在出发之前,他觉得拆分南衙是一个需要讨论一下的问题,现在看来,他严重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

这才刚出了山东地界,进入徐州,就遇到了这么多的糟心事儿。

李乐不止一次提到过南衙诸府正常化,就是把应天府单独作为留都,其他十二府分成三份,变成正常的布政司、府州县这样的四级衙门,这样符合大明条条块块的制度框架,而不是现在这种糟糕的、混乱的框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