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五百四十六章 言速胜多是养寇自重(4/5)

兵部和大明武勋之首的奉国公,联合奏闻了关于西南战事的一些进展,莽应里的东吁已经完全处于了被动当中,黔国公沐昌祚、四川总兵刘綎摁着莽应里的脑袋打,之前因为信任生苗熟苗导致的漏洞,已经全部堵上,而现在西南战事进入了新的阶段,以战代练,既是战争也是练兵,西南地面在尺进寸取,一点点的推进。

之所以缓慢推进,就是吸取了当年的教训。

奉国公戚继光坐直了身子说道:“正统年间,四征麓川,后三次都是由王骥率领京营锐卒,而后地方卫军配合,动辄十数万大军,到了地方,人吃马嚼,都是银子和粮食,粮饷需要转运大半个天下,才能抵达云南。”

“每一次都是快进快出,快速攻灭其都城,然后达成盟约鸣金收兵,我戚某人,转战南北数十年,从未见过快进快出,能灭其苗裔的,能结束战争的,但我没去过西南,现在也不是正统年间,实在是不好妄下断言,但,快进快出,的确解决不了问题。”

兵部尚书曾省吾立刻说道:“天下兵势大抵是相同的,快进快出看似是逼迫其俯首称臣,但未曾去其根基,就如同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谈某战攻伐,就谈速胜,速胜从来不是胜。”

“不就是养寇自重吗?王骥带领京营前往,打了十年,打成那般糜烂的局面,就是最典型的弛防徇敌,养寇自重。”王崇古十分肯定的说道,他敢下这个断言,因为,他就是这么干的!

养寇自重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能彻底消灭敌人的时候不消灭,反而以各种名义立下协约,看似大获全胜,却颗粒无收,而后蛮夷索赏不成,悍然撕毁条约,继续攻伐,重复的戏码重复上演,弛防徇敌的那些人,一点点的获得更大的权力,最终从养寇自重到拥兵自重,朝廷处置投鼠忌器。

王崇古对这套流程可太熟悉了。

王崇古想了想说道:“大明和北虏打了多少年?就从俺答汗入寇算起,嘉靖二十九年,到万历九年才彻底结束,平倭打了多少年?戚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山东打到了广州,南衙、浙江、福建,转战数千里之遥,从嘉靖二十九年朱纨自杀算起,一直到万历二年国姓正茂领兵彻底消灭电白港倭寇结束。”

“速胜?哪来的速胜?从矛盾说的角度去看,当矛盾激化到了一定地步才会发生战争,这是矛盾最激烈的状态,想要达到冲和的状态需要时间,需要矛盾激烈冲突中达成一致。他王骥带的是天兵天将,攻伐以月计算?”

王崇古能想到的速胜,只有英国公张辅攻伐安南,但英国公亲自去了两次才平定,成祖文皇帝走后,大明立刻丢了安南,而安南的丢失,让辅国大臣英国公张辅在朝堂上处处被动,正统年间,张辅甚至不能上朝,明英宗朱祁镇,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教育。

大明是古典军事帝国,一个皇帝可以不知兵,但对兵凶战危没有丝毫了解的皇帝,对大明是多么可怕的灾难。

速胜不是胜,速胜多数都是养寇自重。

“所以还是太祖高皇帝的尺进寸取好啊。”保守派的曾省吾,又在念叨祖宗成法了。

朱元璋的尺进存取,就是进攻一百里,却只取三十里,剩下这七十里地方就是军事缓冲区,而这个缓冲区就是战区,人为的制造一个无人区,这个时候,这七十里土地,彻底变成了无主之地,而后大明再进行开拓。

这就是洪武年间的战法,效果就是开辟了大明朝,而且传了近三百年。

李成梁在辽东也用的这种战法,每年都要进攻,人为的制造无人区,而后再缓缓前进的占领,彻底扫除统治的障碍。

现在西南有样学样,慢慢打,一点点的磨,缓缓恢复攻伐能力的同时,一点点的蚕食,最起码让对方数十年内没有作妖的能力。

更加准确的说,现在西南战事进入了拼血条的阶段,大明打算用一眼看不到头的血条,生生将东吁磨到抵抗意志彻底消散为止。

“旧港总督府的牙兵,给东吁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曾省吾说起了旧港总督府对东吁的进攻,大致可以总结为东吁、红毛番一起打。

果阿总督府和东吁抱团取暖,鹰扬侯张元勋四处出击,始终让果阿总督府和东吁处于胆战心惊的状态,持续不断的打击敌人的士气。

朱翊钧看完了详细的军报说道:“莽应里挨了几巴掌,现在应该清醒了许多,过不久,他估计就该跟大明议和了,朕不通军务,但前线的东吁军已经有了溃营的征兆,刘綎突入一百里深处,敌人望风而逃,缴获了十七头大象。”

象兵是东吁的特色兵种,象兵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的明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