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三百四十三章 谁输谁赢不重要,打的好看就行(3/4)

朱翊钧表示自己的无能为力,吕宋的橡胶园刚刚投产,产量极为有限,大明自己用都不够,更别提给草原供应了,但凡是有多的,大明皇帝至于把自己的大驾玉辂给拆了吗?

在一片祥和,其乐融融的气氛下,大明皇帝结束了三娘子的觐见,气氛之所以融洽,因为在羊毛生意上,大家都有的赚。

三娘子离开之后,朱翊钧开始了年终的会议,年底的时候,是大明六部最为繁忙的一个月。

这个月户部的算盘手们,要审计大明的账本,做出明年的预算,尤其是审计,至关重要,和大明考成法吏治,息息相关;而工部要对大明今年鼎建大工进行一个收尾,对明年的鼎建大工做出预期规划,方便户部做出预算;而刑部要把一年各地方的卷宗交叉审核一遍,防止出现冤假错案;礼部要准备过年的庆典,大宴赐席、鳌山灯火等等;兵部也要对今年军饷的发放,进行进一步的核查。

内廷也不闲着,内廷二十四衙门,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准备迎接过年,大扫除,不仅仅是打扫卫生,还有些手脚不太干净的宫婢和宦官要处置,内承运库尤为重要,要对宫内的资产、皇庄进行全面稽查。

这都是幸福的烦恼,在国用大亏的过去,哪里有这么多的活儿,之前过年的时候,内廷外廷,都忙着挠头,兵部要应对军兵讨饷讨赏,户部面对百官们只能找个地缝钻进去,今年的俸禄又没发多少,工部则是四处讨要工程款,以前那才是真的烦恼,因为没有办法解决。

天下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

“忙,都忙,忙点好啊。”朱翊钧看着谭纶笑着说道:“大司马这趟前往宣府车马劳顿极为辛苦,但还是要辛苦大司马和戚帅,今年京营过年银还要二位,亲自盯着点,朕可不希望到了北大营,突然一个军兵拦住朕的大驾玉辂,说今年过年银被人给克扣了。”

“臣等遵旨。”戚继光和谭纶领命。

京营过年的时候,每人一银,这是万历元年定下的规矩,至今已经六年,大明京营拢共就十万人,过年银十万银,对于皇帝而言,九牛一毛。

“今年京堂百官的过年银,还按照惯例,四品及以上每人二两,五品及以下,每人一两,大司徒,户部的审计,辛苦一些,最好在腊月二十四之前把账本报上来。”朱翊钧看向了王国光和张学颜,颇为诚恳的说道。

“臣等遵旨。”户部两位堂上官俯首领命。

朱翊钧交待了一大堆的活儿,而后看向了张居正,笑着说道:“先生,今年入京朝见的外官和百姓安排妥当了没有?”

“没有。”张居正俯首说道。

“啊?”朱翊钧一愣,向来雷厉风行的张居正,居然还有拖延症的一天?!去年张居正人在丁忧,还上奏‘推荐’了觐见的外官和百姓,这马上都要过年了,张居正居然还没办好?

“接见外官、耆老、百姓,自然陛下钦定为宜。”张居正端着一只手,十分确定的说道。

张居正丁忧回朝之后,和丁忧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张居正不再擅权,即便是陛下鼎力支持,但是张居正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能,作为元辅,辅弼国事,而不是作为摄政王,事事他都要参与决策。

这是最大的变化。

“如此。”朱翊钧也没有多言,应承了下来。

张居正丁忧就是为了归政,回朝结果还不能归政,那不是白丁忧了吗?

朱翊钧结束了廷议,安排了年底之前的诸多事务,限期完成,安稳过年,今年的新政有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遴选官考,这一个已经如期进行,制度设计在王崇古补充了监当官之后,变得更加完善;迁徙富户入京,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南衙数千富户如期入京。

“陛下,三娘子,需要安排一下吗?”冯保询问着陛下,至于安排什么,冯保没明说,但是他相信,陛下能听明白他的意思。

朱翊钧思考了片刻,摇头说道:“算了,麻烦。”

倒不是朱翊钧嫌弃三娘子,这的确是一场体液的交换,何尝不是一种政治交换?在政治游戏的框架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朱翊钧对妖艳美妇还是有些兴趣的,谁还不是个曹贼呢。

可是这玩意儿,事涉大明皇位继承,就马虎不得,三娘子万一带球跑路,万一朱翊钧在和朝臣的狗斗中,学了道爷,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保护,岂不是草原上长大的私生子,拥有了大明合法的继承权?

“忠顺夫人的想法,还是不错的,唯独不好实现。”朱翊钧非常赞赏三娘子的想法,王化草原从分封开始,但放到草原的汉王,必然是一个亲王,郡王的品阶不够,并不能展开王化。

那么要封亲王,就必须是皇帝的兄弟,或者是皇帝的儿子。

朱翊钧的目光看向了潞王朱翊镠。

听政的朱翊镠莫名的感觉到一股寒意,迷迷糊糊的他猛地惊醒,他看着自己的皇兄,总觉得…自己老哥的目光,不怀好意!

朱翊钧本来想把朱翊镠扔到板升去做塞外汉王,但是思来想去,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把朱翊镠封到塞外去,李太后一定、肯定、必然找朱翊钧拼命了。

朱翊镠去不得,隆庆皇帝又没有别的私生子,盘算来,盘算去,唯有朱翊钧这个皇帝,辛苦一下自己的腰子了。

到了下午时候,朱翊钧就确定好了外官、百姓的名单,送到内阁,这也就是张居正是首辅,换成别人,朱翊钧真的不会去问。

让张居正看看,是因为张居正不仅仅是臣子,也是先生,而张居正直接贴了一张空白的浮票,表明了自己不多干涉的态度。

又是一年春来到,年关将近,大明皇帝的车驾开始频繁的出动起来,北大营、西山煤局、永定毛呢厂、朝阳门外的快活碑林、大兴县南海子、东西城舍饭寺、养济院,而大明皇后一直随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