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撒完种子再找守护灵献祭不就行了,我们以前都是这么干的”
人越聚越多,却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在干什么。
最后连乌斯马尔城的大萨满西瓦特尔也闻讯赶来,施展黑巫术沟通自家土属性的【巨熊之灵】才隐约瞧出了一点端倪。
理论上在热带雨林中,全年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十分充足,农业生产期长,完全可以满足一年三熟。
但雨林生长格外旺盛,会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
加上多雨气候,土壤的淋洗作用非常强,整个生态系统的养分绝大部分都在地表各种植被的体内。
因而雨林中的土壤非常贫瘠。
为了弥补这一点缺陷,自古以来,土著农民们都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
“先把树木统统砍光,等过一段时间干燥后,趁着雨季到来之前放火焚毁,用草木灰作肥料,覆盖住贫瘠的雨林土壤。
烧一次种一茬,然后就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长达6年,等草木再度长得比较茂盛之后再烧再种。”
人口少的时候还行,可当文明繁盛、人口大增时,农业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土著更大范围地毁林开荒,同时把休耕时间尽量缩短。
可这样一来,雨水也更容易冲走肥沃的土壤,导致土壤肥力继续下降,玉米产量也跟着越来越少。
加之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系统中的养分大量流失,脆弱的雨林系统很容易崩溃。
许多时候他们都不得不抛弃生活了几百年的城邦家园,退到更原始的山林里。
塔雅人现在的衰落,除了当初旧神的窥伺之外,跟基础农业持续性崩溃也有很大的关系。
“再宽一点,不同的植被需要不同的垄沟宽度”
此时,得到拜伦指点下,农夫们在烧过荒,又仔细清除过石块、树根等等杂物的田间,犁出了一高一低拥有适宜间距的垄沟。
又将玉米的种子种到了高高隆起的田垄上,每个坑里放三颗。
这种种植方式看起来没什么神奇的地方,实际上却是当今最顶尖的农业技术之一——垄耕种植法。
垄耕种植不但解决了农田光照、通风、灌溉、通行等问题,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
更妙的是,当天降暴雨时,相对高一些的垄以及农作物不会水淹,相间排布的沟渠完美的完成了蓄水排水的任务。
干旱的时候也可以用沟来进行灌溉。
除非大旱灾、大涝灾等不可抗力,农田不至于太过减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