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护儿摇了摇头:“不是时候,再等等看,眼下已经临近七月,宇文述也该快到了,我们不能着急,再加派游骑往北,确定是否真的有敌军北上,如果有,探清兵力,我才好做安排。”
长子来楷道:“我们的粮草,只能再用十五天了,十天之后,就必须要攻城了,否则剩下的粮食,我们回都回不去。”
来护儿的水军远征,携带的粮草是有数的,带不了太多,否则就载不了八万大军,而战船就这么三百艘。
准确来说,他们就没有携带回程的粮食,因为整个大隋都认为,这次肯定能拿下高句丽。
没吃喝?不怕,拿下平壤就什么都有了。
自从周法尚屯兵于前方县城之后,与高句丽的军队已经有过数次接触,双方虽各有伤亡,但是周法尚的损失非常小。
一来占据县城,有防守之利,后方又有来护儿大军坐镇,随时可以支援,再者,周法尚带兵非常稳,你让他攻坚,或许不行,你让他防守,稳得一批。
史万岁就经常调侃周法尚是个怂蛋,怂蛋有怂蛋的好处。
将领的性格,往往直接决定了麾下军队的个性。
一旁的樊子盖笑道:“我们就没有打算空着手回去,要回也是满载而归,大总管南下,必与敌军王师主力决战萨水,那个时候,就是我们强攻平壤之机,高句丽的南边,受新罗百济所困,已经没有大军了,所以只要我们拿下平壤,这场远征便算大功告成。”
蔡莒也跟着附和道:“我大军八万屯兵于此,已有半月之久,期间,敌军只有数次试探,可见他们惧我之威,不敢出城,依末将看来,等到大总管主力一到,敌军必降。”
他说的没错,平壤城现在,只有六万守军,若是被宇文述和于仲文顺利包围,几乎是守不住的。
但是,人家高元可以拖,只要拖的时间够久,宇文述和来护儿的粮草就不够了。
怎么拖?诈降呗。
先派出使者联络,然后开始商量投降条件,比如说我要是投降,大隋是否能给我封个王,让我继续管理这片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