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官署之后,杨铭便去了窦彦的家。
….
可惜对方今晚不在家,而是住在皇城官署,于是杨铭又返回了皇城,他要不是亲王,大晚上的还真就进不去。
工部衙署,窦彦仍在秉烛处理公务,听说杨铭要见他,顿时拉下脸来。
摆着一张臭脸请杨铭坐下之后,他一声不吭,只是独自泡了一壶茶,单手给杨铭推过去一杯。
杨铭这次来,就是来说软话的,只要能达成目的,减轻山西百姓的伤亡,服个软算特么多大点事啊。
「今早在朝会上,本王语气是重了些,文同(窦彦字)还在生气?」杨铭笑道。
「怎敢?」窦彦语气冷澹道:「窦某不过一介侍郎,岂敢与秦王置气。」
「没生气就好,」杨铭直接取出那份草桉:「那咱们谈正事吧。」
嗯?你跟我打马虎眼呢?我生没生气你看不出来?
窦彦一脸的无奈,不过他确实消气不少,毕竟人家屈尊找他,态度也明摆着是想缓和关系,自己再揪着不放,就没劲了。
于是他拿过草桉,仔细阅读一番后,点了点头:
「此十二条,皆为利民之策,难为秦王这么快就整理出来。」
接下来,他又将自己整理的一些东西,拿给杨铭看。
朝会上被人家顶着怼,窦彦脸上也挂不住,但是他也知道,秦王的顾虑也是为民着想,不是针对他的人,而是针对事情。
所以下朝后,他自己也一个人低头琢磨了一些,希望能尽量减少民夫损耗
。
杨铭接过来之后,认真的研读了一番,
里面有几条还是非常中肯的,比如说那个十家出一丁,也就是十户人家只出一个劳工,而且家有老翁供养、幼儿抚养、丧偶者,残疾者,孕期者等等,不出丁。
这一条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对于一个出身豪门的大官来说,算是很难得了。
还有就是征调奴婢,大隋奴婢数量,是按照爵位和勋位来算的,有多有少,数量不等,少的少出,多的多出。
当然,窦彦搞出来的这一条,只针对山西地区,关中这边的,他不敢。
杨铭读完之后,大感欣慰,主动拎起茶壶给窦彦倒茶,窦彦这一次,是站起身双手去接。
「今天朝会,是本王的不是,文同去了山西,切记要体恤百姓,那边的事务,就拜托给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