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齐国官制,枢密使、统率北衙六军的上将军、分掌南衙十二军的两位大将军,这四人便构成军方的核心中枢。
一般而言,军中大事都必须通过枢密院的决议,无论京军还是边军,更不必说此番靖州和淮州两地都督府共谋,总计动用兵力超过十五万人的大型会战。
在群臣的注视中,郭从义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微微昂首看向皇帝。
这个举动已经说明一切。
丁会略显强硬地说道:“陛下,淮州都督府反攻之举通过廷议,大都督萧望之挥军北上无可指摘。但是接下来淮州军主力西出盘龙关,靖州军主力沿双峰山脉北上,此事却直接绕开陛下和朝廷,称之为自作主张并不为过。”
他微微一顿,神情肃然地道:“边军大捷值得嘉赏,收复故土更是功勋卓著,但如果边境都督府往后尽皆效仿,没有陛下的允准便断然出兵挑起战事,长此以往岂不是军阀行事?”
右相薛南亭眉头紧皱,正要出班驳斥之时,龙椅上的天子却比他先开口。
李端淡然地说道:“丁尚书,萧、厉两位大都督在行军之前,已经将此战方略以密奏的方式呈递御前,朕准了。”
他转头目视肃立于旁的大太监,后者便从袖中取出两封奏折。
丁会一窒。
李端语调温和地说道:“丁尚书若不信,可以看一看这两份奏折。”
丁会大惊失色,连忙伏首请罪:“臣不敢!”
李端嘴角微微勾起,心中终于有了些许畅快之意。
他很清楚朝中大部分官员的想法,哪怕北伐这件事喊了十余年,每每到往下推行之时就会变得无比艰难,各层各级都会有极大的阻力。
如今江北大胜终于带给他足够的底气,在这种煌煌大势之下,再固执的臣子都只能暂时偃旗息鼓。
环视群臣,丁会忐忑不安,余者尽皆默不作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