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嘉之变发生前,永嘉便已是南方极为富饶的大城。
围绕永嘉城的忻州、贺州、抚州与筠州商贸发达,又有极其肥沃的大片平原,再加上永嘉距离出海口不算远,繁华程度丝毫不输旧都河洛。
在这座千年雄城的东南角,有一片玄青色的建筑,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却弥漫着令人畏惧的肃穆氛围。
此处便是大名鼎鼎的织经司官衙。
午后,一辆普通的马车经由侧门进入官衙,在二门外停下。
十余名沉稳内敛、身穿织经司制式官服的男子等候在此。
一位中年男子走下马车,其人身材中等,目似深湖,一缕短须。
他便是织经司提举秦正,当今天子极为信任的股肱之臣。
下属们上前行礼,然后按照这位提举大人的习惯,依次禀报较为重要的事项。
秦正边走边听,一应回复皆是言简意赅,最多不过两三句话。
等他来到一座院落门外时,日常事务已经处理完毕,下属们则面带敬意地告退。
这座院落内部布局颇为紧凑,分成大大小小七八个区域,看似略显逼仄和拥挤,却是织经司最重要的所在。
此处作为织经司情报归档和分析的值房,一直处于极其严密的保护中,连一只飞鸟经过都无法避开那些暗哨的视线。
秦正屏退随从,走进东边一间屋内,绕过屏风来到里间,便见一名年轻男子伏案桌前,高高摞起的卷宗几乎将他的身体悉数挡住。
旁边几名丫鬟连忙行礼,男子抬起头来,屋内柔和的光线映照在他脸上,衬出他略显苍白的脸色。
他起身行礼道:“见过舅舅。”
秦正走到近前,看了一眼他的面庞,微微皱眉道:“劳神过度,这可不是好事。”
年轻男子名叫羊静玄,其父是东郡羊氏的偏支子弟,其母便是秦正唯一的亲妹妹。
十多年前他的父母先后病逝,秦正便将他接到永嘉,延请西席教他读书写字,后来又将他送到永嘉城郊闻名于世的风雅学宫求学。
他想尽力弥补这个命运坎坷的外甥,羊静玄亦没有让他失望,在风雅学宫那几年赢得一众大儒的交口称赞。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羊静玄展露他在情报分析方面的天分,后来便坚持想要加入织经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